短短十年间,中国膜行业已由默默无闻的新兴行业快速进入到竞争白热化阶段。随着中国膜行业的迅速膨胀,新鲜“血液”的不断灌输,膜技术于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于中国水处理领域的发展,前景明朗。新加坡美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能”)正是促进中国膜行业迅猛发展的一股强劲力量。
作为专业从事中空纤维膜及其应用产品研发及制造的新加坡上市公司,美能凭借于新加坡本土强大的研发实力,在中国已成功拥有广州营销中心与绵阳生产基地。据了解,美能同时拥有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和热致相分离法(TIPS)先进膜制造技术,在中国已建有先进的中空纤维膜和膜组件生产线,拥有年生产能力500万平方米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醚砜(PES)材质的微滤/超滤膜及年生产能力20万台的家用水处理设备生产线。
于“2008水业高级技术论坛” 期间,美能总裁葛海霖在接受中国水网记者采访时曾谦虚又不失自信地表示:尽管美能在品牌打造时间上与膜界知名企业尚存差距,但相信拥有高性价比膜产品的美能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打拼将有望赶超大型膜企,在中国打出一片天下。
如今,历经五载磨砺的美能正在中国膜市场演绎着一段华丽传奇。中国水网记者有幸于“2010水业高级技术论坛”期间再次对葛海霖进行了专访,与其一起见证美能五年来的点滴成长,共同畅想美能更为长远的发展方向。
新加坡美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葛海霖
80%污水业务:加强工业废水处理,逐步扩大市政污水处理
#p#副标题#e# 多时未见的葛海霖面色红润,神采奕奕,展示着美能的蓬勃发展。
谈起美能的业务情况,葛海霖称,目前美能制造的中空纤维膜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已占到总体业务的80%左右。“美能在进一步加强膜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应用的同时,也已逐步扩大市政污水处理。” 葛海霖强调。
的确,美能在污水处理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2010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在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黄霞所列出的20个万吨以上规模的MBR项目中,美能即独占6项,分别为:中石化洛阳石化炼油污水处理工程(1.8万立方米/天)、中石油哈尔滨石化炼油污水处理工程(1万立方米/天)、江苏泰兴市滨江污水处理厂(3万立方米/天)、江苏大丰市大丰港污水处理厂(1万立方米/天)、四川汶川污水处理厂( 1万立方米/天)、广州京溪污水处理厂(10万立方米/天)。
其中,前四项均为工业废水或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项目。由于工业污染源不明、原水情况复杂,所以为膜的使用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对此,葛海霖介绍到,在工业污染突发造成膜污染时,美能会及时对工业原水进行取样;随后在实验室进行破析,初步判断污染物性质;之后还会进行高级分析;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膜清洗方案。葛海霖同时还自豪地表示,在被称为工业废水一大难题的焦化废水方面,美能也已拥有较大规模的山西焦化废水处理等项目。
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美能,也已在更为宽广的市政污水处理市场崭露头角。中国水网记者了解到,备受关注的亚运会配套项目——广州京溪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完成土建,通水在即。葛海霖对于膜在市政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表示出十足的信心:美能会把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优势与经验,在相对更为容易的市政污水处理方面使之更好地得到体现。
谈及当前于中国市场的污水处理目标项目,葛海霖透露,美能正在竞争日处理规模为14万吨/日的澳门污水处理项目。此外,他也表示对太湖、巢湖等热点地区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20%供水业务:用创新迎接技术与工艺挑战
相对于污水处理业务,美能在供水领域的相对较小,约为20%。对此,葛海霖称,美能今后将会加大膜在供水领域的应用力度,尤其是在技术和工艺的创新上加大力度。
葛海霖着重表示,将在供水领域引入“短流程”。目前,美能正在对“短流程”工艺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使其有效应对高浊、微污染水源。据葛海霖透露,该“短流程”工艺目前已和多个水务集团合作进行中试。
此外,葛海霖还告诉中国水网记者,美能也在对膜的新型清洗方式方面进行着相关研究,以更好地保障膜系统低能耗、长周期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