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菜不再一直开着水龙头,洗衣服水用来冲马桶。"尽管淄博水价尚未调整,但从电视上、网络上看到各地关于上调水价的新闻后,赵刚开始培养自己和家人节水的习惯。
今年夏天,水价调整话题和天气一样热。一些城市提高水价以及随后带来的"跟风"效应,让自来水成为了这个夏天备受关注的话题。
是由于自来水公司长期亏损,还是外资的操纵?是一场顺应形势的改革还是"水贵伤民"?众多的理由和公众普遍质疑胶着在一起,水价上涨引发了各方争论,但"谁动了我的水价"仍像一个似乎无解的命题。
这场水价调整,像一场没有伤亡的地震,震动了包括赵刚在内的每一个人。
晨报记者 姬连庆
水价涨价潮到来
早在2009年尚未开始,水价上涨就已拉开序幕。2008年最后一天,广州召开污水处理费调整听证会,拟上调城市污水处理费。
4月之后,水价上涨的密集消息,让人有喘不过气的感觉。
4月1日,南京民用水价每吨上调0.3元,随后,无锡、扬州、常州等水价上调方案也排上日程。4月27日,上海市发改委举行居民用户水价调整听证会。6月20日,上海居民生活用水综合水价由1.84元涨至2.30元,并从2010年11月20日起,涨至2.80元。5月6日,沈阳市物价局召开调整自来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听证会。5月10日,北京市水务局透露,将采取调整综合水价、出台节水奖励办法等措施缓解用水危机。
与此同时,一些中西部城市也开始酝酿提高水价,5月20日,昆明市发改委发布公告,自6月1日起,居民生活用水单价提高8毛钱。6月初,河南周口、驻马店在全省率先举行涨价听证会。6月30日,银川召开污水处理费调整听证会。7月31日,洛阳召开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另据媒体报道,今年下半年,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衡水、邯郸5市也将对水价进行调整。
这场迅猛的自来水涨价潮,看似突然,但是有分析人士称,其实早在一年前,各地就已经开始酝酿上调水价,只是由于去年长时间居高不下的CPI,使各地不得不暂缓了涨价计划。于是,CPI持续低位运行的今年,被看成上调价格最好的时间窗口。
国家发改委8月3日发文,肯定水价调整符合改革方向,称"各地积极推进水价改革,不断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取得了显着成效",这似乎更印证了水价全面上调,只是时间问题。
涨价弥补亏损惹争议
水价上涨潮,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而上涨的动机,更是引起广泛的猜疑和争论。
弥补供水企业亏损,成为各城市上调水价的主要理由和动机。在4月27日上海市水价调整听证会上,上海市官方就承认调整水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水务企业保障供应。他们出示的数据称,2008年度上海自来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为-4.18亿元,净利润为-2.65亿元。
情况似乎真是如此,据一些咨询机构调查,目前水价低于供水成本的"倒挂现象",在中国供水行业非常普遍,供水企业普遍亏损严重。
不过,水企业亏损的理由,却引来了公众普遍反对,普通市民认为,水务单位是垄断经营,在亏损原因不明的情况下以提价方式弥补亏损,难以让人心悦诚服。
"老百姓认为涨价并不合理,因为价格因素中有你公司自身人员成本过高、人过多、正常的费用偏高等不合理的因素。"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表示。"供水企业亏损"是一笔糊涂账,成了反对涨价的理由。
同样,水价调整有利于培养人们节水意识、避免水资源浪费也是支持水价调整方的重要论据。甚至在前不久,发改委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当前水价调整要以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重点缓解污水处理费偏低的问题。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涨价如果是为促进社会节约用水、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稀缺性认识,那么涨价收益部分就应该用于环境保护、水源地保护,而不是用于弥补企业亏损。
洋水务
"动了我的水价"?
在很多城市供水系统中,穿插着洋水务的影子。于是,洋水务成为水价上涨的推手,开始为人们普遍怀疑。
7月20日,兰州召开水价上调听证会,拟将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每吨上调0.3-0.4元。而在2007年,威立雅以17.1亿元的高溢价取得兰州水务集团45%的股权,数倍于招标竞争对手。当时已有人质疑,"除了提高水价,威立雅还能靠什么收回投资?"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威立雅自1997年进入天津获得第一个项目起的10多年时间里,天津居民生活用水的价格先后上调了8次,由每吨0.68元提高到3.40元。"
事实上,自2001年国家放开部分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后,有数家国外水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以巨额的投入,拿下了上海、天津、北京、昆明等全国多个城市的供水项目。
作为市场化运作的外资公司,参与中国城市供水事业,最终目的仍是盈利,而盈利最直接手段就是提高价格。这些证据让中国老百姓相信,水价上调背后有着洋水务的推动。
但是也有圈内人证实,外资在中国供水企业所占股份并不超过50%,在涨价这种大事上很难有话语权。并且有人士认为,洋水务的进入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破除垄断、促进竞争的正面作用。
到底是公众为水务公司的巨额亏损埋单,还是洋水务的推动,抑或是国家调整的趋势,各种猜测与质疑甚嚣尘上。"谁动了我的水价"仍像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淄博水价是否调整
水价涨价潮也已蔓延到山东。7月份,有报道称,济南正酝酿将污水处理费由原先的平均0.80元/吨涨至1.0元/吨-1.2元/吨。这一消息,更给赵刚这样的淄博市民带来担忧。
本报梳理发现,1999年至今10年时间里,淄博市生活用水价格经过6次调整,从最初的1.05元/吨调整为现在的3.225元/吨,价格上涨超过200%.
据了解,目前全省居民生活用水平均价格为每立方米2.803元,其中淄博每立方米3.225元、潍坊3.2元、泰安3元、济宁2.99元,济南为2.95元,其他城市水价均低于2.90元水平。可以说,在地市一级中,淄博水价在全省处于最高水平,甚至在全国城市中也属于较高水平。
部分市民认为,尽管目前全国各地水价一片涨声,但淄博水价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因此水价再度上涨可能性不是很大。
不过,淄博历来是一个缺水城市。据本报了解,淄博市区供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加上是传统工业城市,用水量较大。因此,也有市民担心,淄博也会趁着这次全国各地纷纷上调水价的契机,再次调整水价。
不过,截至发稿之日,本报尚未从物价部门及供水企业获得任何上调水价消息。
"即使调整水价,也要考虑普通人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承受能力,可以考虑采用阶梯水价方式,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普通家庭用得起水,还能够通过高价水调节整体水价,从而达到整个城市节约用水。"在采访中,有市民这样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