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座?太多了!”昨日,2009东莞创新论坛第九期——废水治理及资源化技术论坛在东莞科技馆举行。美国环境工程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黄汝常和观众分享了治理废水的最新科技成果。
污水处理厂越多成本越高
“只要能将管网铺设到位,一个城市最好只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黄汝常介绍,“污水处理厂越多意味着管网越复杂,收集污水的成本也高,因此,理论上说污水处理厂越少越节省处理费用。”
当黄汝常得知东莞将要建设34个污水处理厂时,他不禁瞪大了眼睛,脱口而出:“这么多?”他表示,自己不了解东莞的情况,但觉得这个数字远远超出预料:“三四个就可以了。”
他提醒说,在美国,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需要经过10个月的严格培训才能上岗,而如果按照每个污水处理厂15个工作人员算,东莞需要400多个专业工作人员,培训的强度很大。并且,每个污水处理厂都必须配备实验室。“我建议相邻的两三个污水处理厂共建实验室,合用会节省一些资金。”
废水处理研究要长期维持
“在运河边没有闻到臭味。”第一次来莞的黄汝常对于“走马观花”看到的运河水质尚感满意,并赞扬市民的环保意识。
“东莞工业很多,废水处理是个很重要的课题。”黄汝常呼吁,政府应该拨出一部分经费,用于维持长期的废水处理研究。记者潘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水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