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于政府的高额补贴,重庆水务的上市,不仅结束了国内资本市场自2004年以来无新水务企业通过IPO形式上市的历史,同时也创造了水务行业的融资神话。
在重庆水务上市后,珠海水务集团、西安水务集团、长沙水务集团等水务企业也跃跃欲试。然而,在上周末由中国水网主办的2010(第八届)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不少水务企业和行业专家对重庆水务的未来风险表示了担忧,他们普遍认为,重庆水务模式不具有复制性。
不可复制的重庆模式
所谓重庆水务模式,是指通过对传统的水务企业进行改制,从而达到上市的条件。重庆水务是中国第一个以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为主业的完整独立上市的水务集团。
2001年,国务院制定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并安排了巨额国债资金在库区集中建设一批污水处理项目。
据重庆水务集团总经理刘孟兰介绍,2003年重庆市政府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中央下拨的三峡库区国债资金30多亿元一并划转重庆水务集团作为资本金,由重庆水务集团成为国债资金的载体。
2007年,重庆水务集团开始谋划整体上市。去年12月30日,重庆水务IPO获得了证监会审核通过。今年3月,在上证所上市,公开发行A股5亿股,总股本达48亿股。
“这次重庆水务上市的一个重要财务条件就是政府的‘特别支持’,即重庆市政府与重庆水务之间核定的污水处理结算价格高于3.43元/吨。”中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童新朝认为,“但是这远高于国内同类型城市的污染处理费结算标准。”
根据重庆水务招股说明书的介绍,重庆水务污染处理业务毛利率高达69.8%,远高于同类型上市公司污水处理业务约50%的毛利率水平。
童新朝说:“重庆市政府作为重庆水务的最大股东,会一直这样补贴下去吗?不会在某一天要求投资回报吗?”
对此,刘孟兰称已在证监会咨询和上次路演的过程给予过回答。他说:“重庆市政府给证监会出过一个正式的承诺,将污水处理结算经费列入重庆市的预算资金。”
刘孟兰认为,重庆市担负着污水处理的对象是三峡库区,而三峡库区它的水环境保护不仅仅是重庆的问题,甚至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重庆市政府很明确地表示,我们有能力、有这个决心把三峡库区的水污染防治做得最好,我们集团只是在其中承担了我们应该承担的一些责任。”刘孟兰说。
沈阳水务“前车之鉴”
对于重庆水务模式,沈阳水务集团董事长张国祥也持谨慎的态度。在他看来,重庆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三峡库区的污水处理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方向,而其他城市不具备。
“重庆市政府是不是要继续高额补贴下去,过去3年肯定是合格的,未来合同上还有3年,再往后我认为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张国祥说。
1999年,沈阳市8个水厂的优良资产包装到沈阳公用发展股份公司(00747.HK)后成功挂牌上市。沈阳水务上市时,当地的水价非常低,每吨只有1元左右,水价还不足成本的三分之一。按照这样的盈利水平,沈阳水务不具备上市条件。
“当初我们上市,主要是政府承诺,水价如果不调整,政府就要补贴。结果上了市之后,政府既不补贴,又不调整水价,这种上市就很难支撑下去。”张国祥说,两年以后,沈阳水务就退市了。
对于政府是否会继续补贴下去,刘孟兰比较乐观。他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政府在这个方面结算支付的诚意和能力,而且实践证明这几年从来没有出现过结算费用的拖欠。”
童新朝认为,重庆水务一方面要直接面对付费主体――重庆市民,另一方面还要面对股民。在他看来,如果重庆水务为了追求较高利润,取悦股民,那么势必提高水价,而水价提高了,市民就不高兴;如果不调整水价,股价低了,股民就会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