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来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因地制宜大力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杜胜垒介绍说,2016年8月,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今年铁西区进行25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这些工程由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和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两个央企共同完成。
4月10日,在铁西区爱民小区海绵城市建设工地上,记者看到工人们挖沟、运土,各司其职,忙碌有序地工作着……中交四公局四平市海绵城市项目经理贺涛说:“爱民小区7—8号楼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今年4月5日工人进场施工,一个月内工程就可以完工,通过建设改造达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工程竣工后,小区种上花草树木,将呈现别样的风景,困扰小区多年的下水道堵塞现象将一去不返,雨天‘内涝’情况也将不会再出现,使小区居民居住环境变得更美。”
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对小区改造的先后顺序上分清轻重缓急,对存在问题比较多的老旧小区优先进行,让老百姓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好处,也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爱。在改造小区的选择上,前期中交四公局和四平市辽河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四平市海绵办的同志共同实地勘察、共同设计改造方案。贺涛说:“四平海绵城市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主要是政府重视,理念超前、设计层次高、扶持力度大,相关部门负责人长期驻扎工地,随时为我们解决建设中的难题。”
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坚持政府引导,政策保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采取PPP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四平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四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监督和协调管理办法》,为项目的快速推进提供制度保障。由于施工必然会给附近居民出行带来不便,所以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在3月底组织施工单位在铁西英雄广场进行集中宣传,工作人员走进居民家中挨家挨户进行宣传。通过宣传,老百姓对海绵城市建设有了逐步的了解,对工作也认可了,所以在工程施工时老百姓能够积极配合,使工程施工顺利。“小区水排不出去,下水道经常堵塞,经过海绵城市改造,环境能变好,我们老百姓非常期待,我们非常欢迎,感谢党和政府为老百姓解难题。”爱民小区居民王喜范开心地说。
当日,记者来到海绵城市建设现场滨河广场,虽然时有刮风起土,可工人们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他们有的在铺装透水砖、有的在进行混凝土作业,有的在做大理石续拼。由滨河广场改造成的开放式新型水体公园已粗具规模,其中的休闲广场、儿童娱乐广场、亲水平台等娱乐场地主体和廊架、木质栈道、木平台等休闲观赏设施主体都已经完工,整个工程将于5月末竣工。
承担滨河广场海绵城市建设的是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基础建设方面经验丰富。中冶交通四平海绵城市项目经理李恒宇说:“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新兴工程,四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是我们公司承接的第二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正在积累经验,四平的项目我们以PPP模式中标,PPP模式就是企业资本和政府资本的一个平台,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对企业效益和发展有特别大的好处。”
当记者问我市为什么建设海绵城市?市住建局副局长陶晋平说:“我们国家城市发展水平比较快,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不少瑕疵或者弊病,特别是城市发展中,硬覆盖面积过大,导致了夏季积水,冬季干旱,给城市环境影响极大,在这个大前提前下,国家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学习国外一些经验,制定了海绵城市试点工作,2016年,我市进入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行列,海绵城市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市、区的城市环境及微气侯循环,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的浪费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利民利国的工程,对以后城市发展、环境改善、生态幸福都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四平海绵城市项目工期预计到2020年12月份结束,海绵城市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良性生态循环,必将成为“美丽四平 幸福家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