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州市治水办第六次公布35条黑臭河涌的污染“贡献”量化排名,涉及这些河涌流经的50多个街、镇。从本次公布的排名看,5月份河涌恶化明显的有珠江涌、天马河、雅瑶支涌,而有所改善的河涌包括棠下涌、白海面涌、沙坑涌。
广州市水质监测中心副站长孙雷表示,5月份的河涌监测评价期间,河涌水量因降雨导致稍有提高,部分河涌水质有所改善,污染物排放量相应减少。
5月份,河涌污染物排放量与以往监测结果相比,恶化明显的河涌有珠江涌、天马河、雅瑶支涌。
其中,珠江涌位于黄埔区,受城中村生活污水及小散乱工业废水的污染,上游水质较差。本月河涌水质由轻度黑臭恶化为重度黑臭。天马河位于花都区,河涌自2月起水质持续恶化,本月河涌黑臭情况恶化为轻度黑臭。雅瑶支涌位于花都区新雅街,河涌沿岸多为工厂及工业园区,本月水质较上月摸查期间略有恶化,平均氨氮浓度上升10.1%。
记者获悉,有所改善的河涌包括棠下涌、白海面涌、沙坑涌。棠下涌起源汇景新城,经广深铁路、棠下村、金融城汇入珠江,河涌总长约5.5km,河涌水质常年处于重度黑臭状态。自2017年3月起,天河区水务局对河涌采取截污改造等强力措施,河涌水质改善明显,由重度黑臭改善为轻度黑臭。河涌水质连续两个月持续好转,河涌平均氨氮浓度较上月下降29.4%,河涌水量增大,污染物排放量稍有增加。
白海面涌位于白云区,河涌污染主要来源于涌边众多的工业园及工业企业,本月河涌水质改善明显。沙坑涌位于白云区,主要污染来源于太和镇河段中上游的工业污染。本月河涌整体水质有所改善,河涌水质由重度黑臭改善为轻度黑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