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部门,对泉州市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进展情况进行本年度第二次检查。本报随行记者分赴各县市区,深入了解泉州市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现状。
污水处理覆盖范围再延伸
随着配套管网建设的完善,泉州市不少污水处理厂"吃不饱"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在惠安县台商创业基地,记者了解到,目前排污、雨水管道已覆盖整个园区,污水处理站基建及污水处理设施和实验室已建设完毕并投入运行使用,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建设将在11月底完成调试、运行。惠安县污水处理厂进水量进一步提高,今年内,日处理污水量可达2.5万吨。
北峰组团丰泽区污水收集管道工程如今已铺设污水管道354米,预计工程9月份可完工,届时,污水日收集能力将增加6000吨左右。 该工程收集污水范围包括清源街道环清等社区和北峰街道招丰等社区,以及清源街道的2个村级工业区和解放军180医院。
鲤城区江南片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主要由对污水主干管网进行清淤、疏浚和江南新区污水支管网的配套建设两部分组成,目前每日的污水收集量已超过5000吨。江南片区3号污水提升泵站主要收集江南新区迎宾路以北、县道301线以南、江滨南路以西范围内的污水并承接1号、2号污水提升泵站转移的污水。去年9月,3号泵站出水压力管已与桥南片区污水压力管相连,污水经桥南片区晋江市污水系统转输至晋江仙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并与晋江管网实现通水。
晋江仙石污水处理厂累计铺设各类主压力管、主干管等127公里,目前正全力推进乌边港截污工程等13个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这些管网工程预计10月底前可全面竣工,每日约可新增污水收集量1.5万吨。届时,仙石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将达到60%以上。
石狮市中心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及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规模为扩建10万吨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工程10万吨/日,同时配套建设再生水回用管网39.2公里。项目第一阶段于今年初动工建设,日处理能力5万吨,预计12月底前进入试运行。
此外,石狮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5万吨/日,目前已完成项目环评等,尾水排放(陆上段)管道工程已完成埋设约2.1公里,海上段排放管道及石湖大道污水主干管工程近期内将进行工程预算、基建审核及工程招投标工作。
城东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将于年底建成通水,该厂一期污水处理能力为每日4.5万吨,服务范围为城东组团及河市、双阳两镇。据悉,目前城东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检查,拟调整穿过浔美渠的污水管位置,预计11月份可开工建设。
垃圾处理各自有招
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两年前,惠安县山霞镇改焚烧为填埋,目前该镇垃圾中转站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预计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附属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移动垃圾压缩站,这一名词对许多人来说恐怕还很陌生,目前,泉港区后龙镇就有一座移动垃圾压缩站。该站位于交通便利又不影响周边民众的福炼生活区北侧。与过去由环卫车直接运载垃圾到涂岭垃圾填埋场相比,如今的移动垃圾压缩站有两大优势:一是同样的清运任务和运输工具,原先的方法需2个工作日来完成,现在仅需1个工作日,垃圾转运效率大大提高;二是同样重量生活垃圾,经过压缩箱压缩后其体积可减少一半以上,这就提高了填埋场容量。截至本月17日,该站共压缩生活垃圾2030.04吨,日平均压缩垃圾15.98吨,平均垃圾收集率为84%。
泉港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规模为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215吨,目前已填埋生活垃圾约2.8万吨,如今每天填埋生活垃圾近120吨,通过采用高效生物酶净水剂处理加曝气的处理工艺,使净化处理后的污水COD、色度均达到标准,未来,该处理场将启动建设渗滤液深度处理设施和污水排放尾管,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在南安霞美镇垃圾中转站施工现场,工人正在进行二层建设,争取在本月底完成主体工程,下个月将进行主体工程内外装修,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截至年底前,南安市16个乡镇(开发区)的垃圾中转站将全部投入使用,目前,水头等13个乡镇(开发区)中转站已投入使用,诗山等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正在抓紧施工。
惠安县垃圾焚烧发电厂首期日处理量600吨,当前,该发电厂土石方平整工程等已完工并交付使用,征地工作已经完成,整个项目预计于明年上半年试运行并投入使用。(记者谢曦 叶舒雯 陈凌鹭)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