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底蕴深厚、地阜物华,在国家生态市创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努力促进山、水、人、城的相互交融,宜商、宜居、宜游、宜人的城市特色得到了更充分的彰显。
强势推进城市人文景观建设。宜兴加大对历史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相继组织梁祝文化遗迹、名人故居、自然遗产修复工程,实施古蛟桥、古城墙、护城河等古景再造工程,促进城建、历史、生态的有机结合。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加强生态公园、文化中心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和城市人文景观建设,相继完成了龙背山生态修复、团氿水环境修复等市政工程,建成城区五条河道沿河景观带,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园中”的生态景观,城市“绿肺”、“蓝肾”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和显著增强。
积极开展城乡绿化造林。以绿色家园创建为主要抓手,扎实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工作,目前全市建有园林式单位7个,园林式居住区5个,无锡市绿色家园示范镇5个,无锡市绿色家园示范村57个。同时在8条主干线、长达250公里的公路两侧,分别设置了30米宽的绿化带,在公路主要出入口和主要路段设置了近20个、面积达两万余亩的大型生态景观点;在太湖大堤西侧250米、入湖河流上溯3~5公里的两侧50米建设“绿色走廊”,城乡绿化面积每年新增4万亩。并在城市各路段、各板块及时做好补绿、增绿、添绿、造绿、插绿工程,形成了庭院绿化、小区绿化与公共绿化、道路绿化齐头并进的绿化新格局,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1.8平方米。还划定了重要山体、水体、湿地保护区规划控制的红线,抓好森林、植被、湿地的保护工作,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完整性。
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在投资4.7亿元实施横山水库引水工程的基础上,2007年7月宜兴市投入5.5亿元,启动了以横山水全覆盖为核心的城乡优质安全饮水工程,使全市100万群众喝上了干净、甜美、放心的横山水,目前横山水已基本覆盖全市域。编制了保护区规划大纲,采取强力措施关停或搬迁了水库周围30多家化工、油漆企业,投资3800万元建成了太华镇污水截流工程,出资300万元搬迁了水库上游的重点污染源——溧阳市阳光造纸厂,并与周边县市建立了横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域联动机制,确保横山水库各项指标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积极开展应急水源论证和选点,对龙珠水库等重点水源地也实行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实现了全市水源地保护“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