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 兰州石化投1亿为水污染埋单 排污曾遭政府痛批
兰州石化投1亿为水污染埋单 排污曾遭政府痛批
发布日期:2015/3/16 11:15:34

  兰州2014年发生“4·11”局部自来水污染事件后,作为“肇事者”之一的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兰州石化)正在为此“埋单”。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注意到,自水污染事件后,今年初,兰州政市府公开“痛批”兰州石化排污,要求其道歉。甘肃省环保厅则督促兰州石化对自来水管线周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


  兰州环保局官网显示,目前兰州石化自来水管线周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项目正在环评公示。“项目或3月底开工,兰州石化造成自流沟污染,自然要承担责任。”兰州市环保局相关人士表示。环评报告显示,修复项目总投资1.09亿元。


  对于该项目,兰州石化不愿过多回应,公司企业文化部回复给记者的邮件显示,公司正配合政府积极做好整改;因近期公司生产任务繁重,相关部门人员外出,暂不接受采访。


  修复项目预计3月底开工


  去年4月11日,兰州市发生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兰州市“4·11”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通报调查结果时,责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吸取兰州石化公司多次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形成事故的教训,并督促兰州石化提出的治理方案尽快彻底切断污染源,消除安全隐患,并承担相关费用。


  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兰州石化启动自来水管线周边污染区域修复治理工程,首先对自流沟环形阻隔,确保供水管沟周围地下水不再受到新的污染。同时治理自流沟所在区域内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据修复治理项目环评报告,具体工作步骤为:首先是供水管沟隔离工程,以穿越走廊区的两条自流沟为保护核心,设置地下环形阻隔墙,对地下环形阻隔墙内的污染土壤和地下含水层实施清除和原位修复,达到使自流沟周边环境恢复安全的目的。


  其次是兰州石化106等罐区防渗工程。对石化厂原料储运联合车间106罐区的原非防渗地面进行拆除,新建防渗地面,防止有害物质泄漏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扩散;第三项工作是环形阻隔区内的污染土壤和地下含水层修复工程。


  据兰州市环保局披露,目前“兰州石化自来水管线周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项目”正在进行环评公示。“项目预计3月底开工,也是兰州石化第一次做污染区域的地下水和土壤修复,之前没做过这样的项目。”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环境修复项目经过了前期大量调研,无论是官方亦或是公众都一致赞成项目上马,“渗透的自流沟周围是兰州石化的装置区,兰州石化自然要为污染负责任。”


  投资1亿为污染“埋单”


  根据项目环评报告,兰州石化历史上曾发生两次大的泄漏事故,加之原有装置设计建设标准低、跑冒滴漏等污染物累计作用,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对此所做的调查与评估显示,自流沟周边区域地下水,尤其是浅部地下水中苯的污染情况较严重;土壤污染分为两大类,即苯系物和石油类污染。土壤中苯和总石油烃污染物分布均集中在兰州石化厂西罐区和芳烃抽提装置区北侧与自流沟交界区域。表层土壤污染范围相对较小、在1~2.5米污染范围最广,且污染物浓度最高。


  兰州石化偿还所欠“环保账”可谓代价高昂。项目环评报告显示,项目总投资为1.09亿元,计划6个月内修复完成自流沟沟底标高(3.5米)以上土壤及地下水。自流沟沟底标高(3.5米)以下地下水则在2年内修复完成。“4·11”水污染事件污染场地修复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自流沟的保护,确保今后自流沟运行安全、不再发生自来水污染,因此修复范围仅为环形阻隔墙区域,而不包括生产装置区。


  前述环评报告显示,由于我国石化工业建设与发展初期没有制订生产装置防渗规范,在环保方面考虑不足,早期建设的石化行业土壤和地下水被污染的情况较为普遍。环形阻隔墙外的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兰州石化生产装置区和农民居住区。若想彻底修复,必须对污染源区——即生产装置区域进行修复。


  而生产装置区若要进行场地污染修复施工,考虑到生产装置的安全,厂区必须进行整体搬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从兰州市发改委获悉,当地政府一直积极推进兰州石化搬迁,并有意争取将其纳入国家规划。


  对此,兰州石化在回复记者的采访邮件中称,公司正配合政府积极整改,但不愿对项目做过多回应。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生态环境部部长:杜绝污水处理标准一刀切!
广州市河长办调研荔湾区河湖长制和海绵城市
呼和浩特出台管控办法 护航海绵城市建设
重庆水务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强回报
天津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防汛排涝能力
三个维度看株洲如何建设“会呼吸的城”
《广东省河湖长制条例》出台 以法治护航河
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守
闽清推进新一轮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以治水治林新成效更好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6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7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8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9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10“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