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千顷,绿波荡漾,仲夏的江南水乡嘉兴,让人沉醉。
这一泓清水来之不易,在绿色金融的支持下,曾经的水污染重地嘉兴通过“治水”,毕4年之功寻回了往日水乡风光,也开拓出一片转型发展的新天地,通过绿色金融治理水污染的“嘉兴模式”享誉全国。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嘉兴模式”能否推广?近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修订后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简称《水防法》)实施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新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一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在打响,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新《水防法》的实施将推动政府、企业加大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同时带动排污权交易、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等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的介入将会大大推动水污染治理市场的建设,加快水污染治理的步伐。”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罗施毅表示。
作为国内绿色金融先行者,兴业银行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水污染治理领域,创新推出了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综合解决方案,并将其作为重点支持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截至2017年6月末,该行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领域的累计投放绿色融资超过3000亿元,融资余额达2043亿元,在该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涉及工业节水、海水淡化、污水厂建设及升级改造、污水管网工程、污泥处置工程、水域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再生水、重金属污染防治等众多项目类型,有力地支持了各地水资源利用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要治水找兴业”,兴业银行凭借综合化、多元化的治水金融服务方案,在浙江省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2013年以来,浙江省吹响“五水共治”号角,嘉兴市率先打响第一枪。水乡嘉兴,河网密布,但让人尴尬的是,由于工业的发展,近20年里水质持续下降,陷入“水乡无水可喝”的窘境,2012年成为浙江省唯一一个交界断面水质考核不合格的地级市,这敲响了嘉兴水环境的警钟。痛定思痛,嘉兴市把水环境治理列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下定决心要把全市水环境治理好。
兴业银行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率先推出排污权交易综合解决方案,成为最早与嘉兴市政府合作推出排污权抵押授信业务的全国性商业银行,2013年11月与嘉兴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合作推进嘉兴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战略合作协议》,承诺“十二五”期间(2013年-2015年)提供综合授信额度合计200亿元,并积极推动当地环保和水污染治理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扶持低碳、绿色、环保经济的发展,开拓水资源治理融资的“嘉兴模式”。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在嘉兴累计投放绿色融资159亿元,融资余额125亿元。
通过绿色金融多元化融资支持,曾是全省水质最差的嘉兴市,经过四年时间的治理,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比重由2012年的80.6%下降到2016年的6.9%;Ⅳ类以上水质比重已经达到了93.1%,水环境质量恢复到了90年代初时的水平,成为浙江水乡治理的典型。
在浙江省这幅当代治水图中,兴业银行可谓主力军。该行充分发挥深耕绿色金融11年形成的专业优势,不断创新产品服务,综合运用绿色信贷、非标债权融资、绿色租赁、绿色债券、产业基金等多元化产品为浙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累计提供绿色金融融资近300 亿元,涵盖了污水处理、污水管网、污泥处置、工业节水、水域治理、水源地保护等领域,久久为功,为守护浙江“绿水青山”注入强劲的绿色金融动力。
治水是一场硬仗,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探索建立长效的市场化机制。近年来,随着江苏、浙江、湖北等国家10个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加速推进,兴业银行率先推出了排污权交易解决方案,为排污权交易试点地区提供平台和交易机制设计、排污权交易系统开发、交易清算、结算与资金管理及配套融资等综合化解决方案,借助市场化手段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治水治污,通过排污权买卖,将环保优势转化为企业利润,节能降耗排放从政府的强制行为变为企业自觉的市场行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随着国家对水污染治理的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迎来新的市场机遇。据悉,2017年不仅是新《水防法》出台之年,也是黑臭水体处理指标完成之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提出“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有专家表示,在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之下,今明两年将迎来水污染综合治理投资高峰,万亿级市场空间有望释放。
而兴业银行早早就嗅到这一商机,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罗施毅对记者表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领域市场空间大、需求旺盛,“十三五”时期仍将是兴业银行集团绿色金融的重点支持和发展领域,目前该行已制定了全行绿色金融重点客户与重点项目沙盘,结合区域市场特色,加强集团联动,配置专项资源,升级集团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水资源利用保护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