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和生态文明建设区域。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污染治理工作仍然十分繁重,如污染治理多头、项目小散乱的旧局面仍然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旧思路亟待改善,过度开发造成的大量历史欠账,等等。
在上述背景下,2018年5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中国节能要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作用,并于2019年1月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在长江经济带中发挥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作用的指导意见》。
长江经济带的污染治理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节能也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新契机。通过发挥自身污染治理全产业链优势和资源聚集能力,中国节能打响了一场以分类施策、系统治疗为特征的长江生态保卫战,在长江保护修复方面取得了诸多经验和成果。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21%,人口和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例则超过40%。
长江经济带的污染治理,也因地域条件、环境问题的不同,而涉及众多的节能环保业务种类。记者走访中国节能在长江经济带的相关项目时发现,面对量大面广的污染治理问题,中国节能的做法是,充分发挥自身在领域规模、专业覆盖面和综合实力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因地制宜和分类施策。
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坐落着一座建筑面积为720万平方米的大型社区——中天·未来方舟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是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纯市场化绿色供暖社区,自2015年11月起,这里的业主已经连续度过了4个温暖的冬季。
“2014年的时候,贵阳好几个楼盘都在销售,我之所以选择未来方舟,就是因为有配套的集中供暖服务。”未来方舟业主李永红女士对记者说。“以前冬季的时候,我们都是用电暖炉取暖,对着电暖炉的一面很热,后背却还是冷飕飕的。有了集中供暖,感觉温暖如春,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节能(贵州)建筑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告诉《国资报告》记者,未来方舟项目地处贵阳市母亲河——南明河的下游流域,公司创新分布式供能理念,采用多能互补方式,将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技术相结合,从河水、污水、空气等低品位能源中提取能量,并加以统筹利用,降低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记者了解到,中天·未来方舟可再生能源集中供能项目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全国首批8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项目可实现年节约标煤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9万吨、减排二氧化硫4000吨、减排混合颗粒物6000吨。据李强介绍,根据中国节能的统一部署,建筑节能公司先后与长江经济带21个地市对接了50余个区域能源合作项目。“未来南方区域能源业务在优化提升既有项目运行质量的同时,将重点围绕长江大保护沿线城市开展业务布局,并重点聚焦城市冷、暖双供,以高端业态建筑为市场拓展目标。”李强说。
另一个典型案例来自中国节能(长兴)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的长兴县,位于太湖西南岸,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太湖水产名声在外。因此,中国节能在长兴光伏项目策划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光伏示范项目的理念,通过地方政府共同招商,引入当地有实力的养殖企业和种植企业参与运营,将普通光伏电站开发与渔业、农业、休闲旅游业相结合,打造出了渔、农、光一体化的农创小镇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
项目建设人员告诉《国资报告》记者,项目一期为50兆瓦的渔光互补模式,占地面积1000亩,将原有坑塘水面整合成标准鱼塘,实现了上部光伏发电和下部渔业养殖的结合,建成两年多来,已经形成小龙虾养殖合作社模式。项目二期为20兆瓦的农光互补模式,占地面积约500亩,由24栋光伏联动大棚和一栋观光棚组成,棚内主要种植铁皮石斛。项目建成后,为乡镇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项目农地亩产从不到1000元人民币提升至平均不低于3.5万元人民币。
“通过这种模式,有力加强了我们在太阳能行业的竞争力,并体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效益。”项目现场负责人说。
中国节能在开展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过程中,这样因地制宜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由中国节能承建的贵州六厂门和贵医污水厂项目,处于贵阳市老城区,周边建筑密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部分管线更是隐蔽和资料缺失,且施工场地小,周边道路狭窄。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上述挑战,中国节能采取了纵深发展的模式,为贵阳市深度地下空间利用、节约土地提供了借鉴。
再如,位于湖北省嘉鱼县北部的马鞍山,由于长期无序开采,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使得整个马鞍山地区面源形成污染物,在风蚀雨淋作用下汇入长江和小湖,不仅影响国堤安全和周边环境质量,也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浪费。由中国节能所属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承担的马鞍山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对马鞍山东端由于废渣堆积形成的荒地实施了固废处理、土地复垦、园林景观设计再造等综合治理工作,大大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据了解,作为唯一一家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拥有178家子公司,已开展各类节能环保项目258个,跟踪项目200余个,主营业务和专业优势与长江大保护高度契合。“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发挥好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作用,完成好党中央赋予中国节能的光荣任务。”中国节能总经理余红辉说。
系统治疗 发挥协同效应
除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中国节能还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的系统性出发,变单点治理为综合协同治理,从而整体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和污染治理的效率。
比如中国节能为咸宁市打造的“智慧长江”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据了解,该平台整合了长江流域各年度水质数据、水资源及各行业重点污染源分布情况等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长江大保护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提供了支撑。
“根据我们的体会,推动节能环保这样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按照传统的方式是不行的,一定要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因此我们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环境地图,让我们在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等方面更加现代化。”余红辉说。
中国节能的综合治理能力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水务方面,中国节能所属湖州中环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如初告诉《国资报告》记者,在湖州这座拥有200多万人口的地级市,中国节能先后建设和运营了两座污水处理厂——湖州吴兴东部新城污水处理厂主要用于处理生活居民污水,日处理能力10万吨;砂洗城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主要用于处理印染企业工业污水,日处理能力1.5万吨。同时,中国节能还拥有一座设计库容9966万立方米、日供水规模20万吨的原水项目——湖州市老虎潭水库工程及引水工程,体现了中国节能在水务方面的综合治理服务能力。
在湖州的布局只是中国节能水务产业在长江流域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节能已在湘潭、蚌埠、襄阳等地实现供排一体化、厂网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运营管理模式,以地区核心水务企业为平台,辐射周边,构建区域水务一体化格局。
成都祥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固废处理方面,成都祥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中国节能投资建设的具有代表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每年可处理65万吨,可供电1.9亿度/年,节约标煤8.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94万吨,为成都的生活垃圾处理和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了解,中国节能在长江经济带沿线拥有19个固废处理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1.7万吨,投资规模近百亿元。而为了适应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整体性要求,中国节能创新思路,提出了“两园一链”固体废弃物综合解决新模式,即集约式综合固废治理产业园,分布式有机固废治理生态园和环境物流链。
中国节能所属的中国环境保护集团副总经理肖兰告诉《国资报告》记者,集约式综合固废治理产业园是“两园一链”的重心,包含焚烧发电系统、资源化利用系统、兜底填埋场三部分。分布式有机固废治理生态园主要处理城市与农村不适合长距离运输的有机废物,环境物流链则由智能收运系统、转运系统、云平台、绿色物流车四部分组成,负责两园与社会、两园之间所有固废和生产产品的运输。
肖兰表示,两园一链作为固废处理保证性工程,通过以城带乡、城乡协同,提供长江经济带城乡固废处理双保底,使无废城市、无废经济带成为可能。“目前,该模式已在毕节、咸宁等地开展试点,2019年计划推出4-5个示范项目,2020年全面推广方案,形成长江流域整体布局,为使母亲河永葆青春活力做出积极贡献。”
整合资源 构建环保生态圈
作为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中国节能还坚持开放合作和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做大做优做强环保企业为目标,不断聚合社会各界广大优势资源,着力打造节能环保生态圈。
“作为平台公司,中国节能不能再靠自己的单打独斗,而是要成就一个产业,因此,中国节能要建设好自己的品牌,实施平台战略,建设生态圈层,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原动力,支撑企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余红辉说。
中国节能(湖州)节能环保产业园就是一个典型的实践。据中节能(湖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涌介绍,园区已成功引入企业30多家,节能环保、机械装备、工业科技等环保产业占比80%以上,初步形成了以节能环保、高端精密制造为主的产业聚焦平台和绿色示范园区。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包括总部办公、节能技术研发、生产、咨询、投融资等系列服务,打造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的交易、展示、孵化平台。
“像我们这样的技术型中小企业,在行政人才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中国节能作为园区的运营方,在政策对接、科技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为我们节省了时间,使得我们可以专注于研发工作。”一位园区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类似中节能(湖州)节能环保产业园这样的绿色低碳示范区,中国节能旗下超过30个,绝大多数分布在长江流域,这些园区正在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中小型环保企业发展贡献者力量。
被确定为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一年来,中国节能聚焦重点、深耕细作,按照“一城一策”“一域一策”的原则,与浙江省、衡阳市、丽水市、湖州市、咸宁市等省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湖州、咸宁、衡阳、毕节等城市,开展先行先试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持续的创新模式。
“下一步,中国节能将进一步发挥领头雁作用,切实肩负起污染治理主体平台责任,更好地推进长江大保护各项工作。”余红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