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任沁沁 查文晔)“与国外相比,中国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还存在一定差距,不能适应中国快速发展的需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1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中国的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产业初见端倪,海水利用管理职能得到落实,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孙志辉表示,和国外相比,中国的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自主创新技术面临规模示范和产业化发展瓶颈;二是海水淡化推广面临进入市政管网和价格体系瓶颈;三是海水利用管理体制尚待完善。
据统计,全球海水淡化总产量已达到日均6348万吨,海水冷却水年用量超过7000亿立方米,海水年制盐每年6000万吨、镁260万吨、溴素50万吨。2008年,全球海水淡化工程总投资额达到248亿美元,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2015年,预计将达到564亿美元。
截至目前,中国海水淡化实际产水量日均24万吨,年海水直接利用量近500亿立方米。主要用于解决沿海城市工业用水和海岛生活用水,用于市政供水的大型海水的淡化工程尚属空白。
从国外经验看,政府在推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作为新兴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孙志辉建议,明确战略定位,实施海水开源,优化沿海水资源结构配置。加大资金投入,创建海水利用示范城市(海岛),培育自主创新海水利用产业。强化综合管理、制定配套政策,引导规范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市场监管,保障产品质量和淡水品质安全,引导规范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