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禹城市,市委书记闫剑波向山东省副省长李兆前一行汇报他们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从决策到投资,从治理项目到综合效益,真是如数家珍,烂熟于心。这是记者随访看到的画面之一,也是山东省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环保,强力推进流域治理的一个缩影。
为持续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山东省各级各部门以坚定的科学理念,积极构建环保大格局,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工作体系。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告诉记者:“现在开始,我每月要调度各市局长,副省长每季调度各分管副市长,确保实现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争取年底前59条省控重点污染河流恢复鱼类生长’的目标。”
“要坚信,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59条省控重点污染河流年底前全部恢复鱼类生长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我们记忆中的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鱼,蓝天、净水、鱼鸟共生的河流美景,是能够重新回到眼前的,”李兆前在全省重点污染河流治污暨流域环境安全管理现场观摩调度会上充满信心地说。
坚定的科学理念
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和成果体现。要牢牢把握环境保护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科学定位,把环境改善与惠民生相结合。
让河流恢复鱼类生长,既是一件惠民的实事,又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感觉得到的一项硬任务。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和成果体现。”
姜大明指出,“实现重点污染河流年底前恢复鱼类生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完成这一惠及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的重大工程。”
“落实治污减排目标,恢复主要河流鱼类生长,作为一个刚性的具有约束力的环境治理目标,将对地区经济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行业发挥重要的倒逼作用,取得的成效也将生动地反映转方式、调结构的成果,”李兆前在全省重点污染河流治污暨流域环境安全管理现场观摩调度会上强调。
近年来,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流域治污工作,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据统计,从2003年起,在全省GDP年均增长两位数的背景下,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7年持续改善,主要河流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均下降19.3%和15.9%;与2005年相比,2009年全省104个河流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分别下降了63.4%和69.1%。自2006年以来,山东已在淮河流域治污考核中连续三年赢得第一名,2008年在海河流域考核中也夺魁,在2009年海河、淮河流域考核中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张波告诉记者,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大流域治污力度,让59条河流恢复鱼类生长的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重要举措,是缓解水资源稀缺和水污染问题的迫切需要;是转方式、调结构成效的生动体现;是建设水系生态保护体系的基本条件。
构建环保大格局
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大格局,是做好流域治污工作的政治保障。
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环保,在山东正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种共识。
姜大明多次强调,“治污减排是重要的约束性指标,所谓约束性指标,就是完不成任务就摘掉乌纱帽的指标,是一项很严肃、很重要的指标。”
“我们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把水污染防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德州’的总体要求,把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同时部署,”德州市市长吴翠云告诉记者。
据了解,德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两位副市长为副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2007年就启动了“碧水蓝天行动”,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市政府批准实施了《碧水蓝天行动规划》,健全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环保、建设、水利、经济、监察等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实现了项目审批联动、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联动、企业治污、环保监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大格局。
副省长亲自带队,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组织11市的分管副市长和环保局长沿淮河、海河流域查看治理好、见成效的河流断面、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企业和自动监测站,看现场,听经验,学先进,比差距,这是山东省日前召开的全省重点污染河流治污暨流域环境安全管理现场观摩调度会的主要内容,而这也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合力治污的生动实例。
李兆前在会上指出,流域治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达标治理、污水处理厂有效运转、河道清淤疏浚、清洁生产、面源污染防治、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环境安全防控等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由环保部门单兵作战是行不通的。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充分调动发改、监察、财政、住房建设、水利、农业、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治污积极性,广泛宣传发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注环保工作,积极参与流域污染防治,形成共同治污的强大合力。
李兆前要求,省环保厅要加强河流断面水质的监测和调度,及时将断面水质、是否达到恢复鱼类生长要求等情况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组织部门。从今年6月开始,省里将对断面水质达不到要求、没有改善的地区实施限批,年底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市、县实施限批。
建立科学的工作体系
积极探索流域治污的有效途径,推行“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治污理念,构建安全防控体系,逐步加严地方排放标准,提高全省流域治污和环境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山东省积极探索流域治污的有效途径,推行‘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治污理念,构建安全防控体系,逐步加严地方排放标准,努力提高全省流域治污和环境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比如‘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治污理念,就是经过多年的治污实践探索出来的,是一套环环相扣的治污体系。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治、用、保’并举的治污体系符合山东的治污实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治污工程的综合效益,效果十分明显,”李兆前告诉记者。
如何落实“治、用、保”措施推进流域治污工作?吴翠云对记者说:“我们强力治理流域污染,一是强化‘治’,即结构调整源头治、提高标准从严治、工业点源全面治、城镇污水综合治、技术引领科学治、创新思路系统治,投资18.5亿元对69家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技术改造;二是突出‘用’,全市有107家企业配套建设了水循环设施,全市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3%;三是注重‘保’,投资1.51亿元,清淤治理马颊河88.7公里,投资9600万元,完成了南运河截污导流工程,两岸污水收集后导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构建安全防控体系,是维护流域环境建安全的屏障。保障环境安全,预防应当放在首位,确保能够及时预警,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反应,进行有效处置,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德州市建立了“四级应急处置体系”,从车间排污口、厂区应急控制闸门、厂区应急事故池、厂外橡胶坝到拦河坝、拦蓄坝,实行层层截蓄,为有效处置赢得时间。
实施严格的环境政策与高效的环境监管是做好流域治污的基础。为保障南水北调沿线的治污效果,山东省2006年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和《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先后发布了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半岛流域等地方标准。自今年1月1日起,全省流域内所有企业全部执行统一的排放要求,取消了污染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特权。
“今年一季度,全省主要河流104个断面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为39.3mg/L,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8%;氨氮平均浓度为3.7mg/L,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4%,”张波告诉记者:“3月份,枣庄、烟台、济宁、威海、日照、莱芜、菏泽等8个市的重点污染河流断面已全部稳定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