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结构都防水设计的,因为水损害影响路基强度﹑易产生路面坑洞,是产生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元凶”之一。与此同时,防水路面的排水也是设计和施工中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否则,雨天路面产生积水和“水飘”会对行车安全造成致命影响。然而,“堵不如疏”,近些年排水沥青路面的出现从另一个方向更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集排水、降噪和增强安全行车功能的排水性路面铺装技术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日前,中国公路学会与上海浦东建设路桥联合举办了“2010年世博交通论坛既全国排水性路面技术现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公路建设系统170多人专家和代表参与本会。长安大学前校长孙祖望教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孙立军教授、吕伟民教授和上海路桥沥青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斌等学者专家分别就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的概念、现状、性能及应用作了近10场系列学术报告,并和参会代表们就安全降噪的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前景广阔的排水路面
排水性沥青路面起源于欧洲,目的是为了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早期排水路面所用的沥青结合料黏度相对较低,在交通流量大的道路上应用容易产生较多病害,近几年逐渐向采用高黏度沥青方向发展。在国外,以日本为代表的高黏度沥青技术应用,成为日本建设高速公路排水路面的主要形式。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对排水路面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在一些地区高速公路铺设了排水性沥青路面实验路段,为试验研究技术完善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我国早期,排水路面采用普通沥青或一般的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路面的耐久性、抗飞性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制约了排水沥青路面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随着日本高黏度改性沥青结料排水路面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排水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上海浦东建设材料公司总经理徐斌作为国内较早开展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的研究者,亲历了我国排水路面技术的引进、研发到实践的全过程研讨。会上,据徐斌介绍,从2002年开始,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道路施工工艺研究机场开展了技术合作,引入排水性沥青路面,在消化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在浦东北路、冬融路、港城路、世博园会展区等完成了排水性沥青路面的实施技术,实现了排水性沥青路面安全、降噪和环保的特性。由于进口高黏度沥青改性价格昂贵,建设单位在施工造价上难以承受,成为是排水路面技术发展受制约的主要原因。2006年,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高黏度沥青改性剂(RST),并成功应用世博园会展区、浦东外环线等工程,大大降低了排水沥青路面的造价,为我国排水路面技术大范围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黏度剂――排水路面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决定了一门技术的优越性,高黏度改性剂技术便决定了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的特性。
普通的沥青铺筑排水路面,其强度不足,在交通荷载作用下路面容易被压密而变形,空隙率降低。同时由于黏度低,集料颗粒表面的油膜较薄,对老化较敏感,集料颗粒容易脱粒,造成路面松散。经验表明,在铺筑排水沥青路面必须使用聚合物改性沥青,特别是高黏度的改性沥青。
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王仕峰教授在报告中介绍,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在市场上最常见的三种技术。
传统上,聚合物改性沥青是通过强剪切使聚合物分散到沥青中,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能耗大,聚合物与沥青在剪切过程中容易发生老化,还需要进行稳定化以防止聚合物从沥青中离析,致使改性过程十分繁琐,成本较高。
另一种市场上正在推广应用的直投式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这是一种新型的直接拌和型高黏度沥青改性剂,可直接加到石料中与沥青一起在高温下拌和,利用石料与沥青的拌和过程产生的剪切力,使改性剂直接分散到混合料中。这种技术比传统技术省去了改性沥青的制备过程,并消除了改性沥青的稳定性。但直投式改性剂同样还存在质量稳定性差,难应付各种基质沥青的变化,对集料飞散、孔隙挤变等损伤现象无法分析等问题。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公司在直投式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基础上通过改性剂的设计、改性剂投放设备改造、基质沥青选择和混合料等途径研制新一代高黏度改性剂(RST),很好地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 通过RST改性的沥青性能及混合料的性能指标已完全达到日本同类产品水平,完全可替代高价格的进口TPS等进口高黏度改性剂,成为国内成熟的排水路面技术。
地域化的排水路面养护标准
任何一种沥青路面,在承担交通流量一定时期后必产生结构性病害,但根据道路结构独特性不同,其病害内容也不尽相同。
排水路面作为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种新型道路结构技术,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养护标准。据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公司总经理刘钢介绍,2009年,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与浦东区公路管理署等多家单位在上海市建交委立项“排水性沥青路面养护标准和养护技术研究”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排水性沥青路面养护标准和养护技术研究”课题小组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调查等形式,调查范围包括日本、丹麦、荷兰、英国等、国内集中在上海浦东地区的浦东北路、冬融路、滨州路等工程,结合国内经验分析得出,排水性沥青路面最典型的结构性病害路面飞散,典型功能性病害主要路面空隙堵塞。
据介绍清洗空隙堵塞的排水性沥青路面,机械清洗应用普遍,日本、丹麦等国家均有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历经多年发展,从形式单一的高压水冲逐步发展到高压水冲加真空抽吸,冲洗介质也从水发展到空气,清洗效果不断提高。“排水性沥青路面养护标准和养护技术研究”课题组也联合开发我国首台排水性沥青路面机能恢复车,2009年10月在上海进行路试,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排水路面养护技术填补了空白。
排水性沥青路面结构性病害飞散路面出现后,专家建议应尽早采取局部铣刨修补。总结各国经验主要有常规密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排水性清混合料、中温乳化清混合料等七种方法,综合多重因素,“排水性沥青路面养护标准和养护技术研究”课题小组认为,热拌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是最为理想的修补材料,从经济性方面考虑,用小型专用设备来替代大型拌和楼,效果验证等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为最大程度加深与会代表对排水路面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大会还专程组织了现场观摩活动,在上海世博园区参观了排水路面的铺装和清洗现场作业,实现了排水路面理论结合实践。
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随着排水性沥青路养护技术和养护标准的成熟,这项利国利民的排水路面技术得到全面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