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设备坏了偷着乐,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青睐易损坏环保设备,怎样杜绝这种现象?河北省环保厅通过“智慧环保”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道路。
同时,为扫除环境监管盲区,河北省将环境监管触角延伸到乡镇,构建起了省、市、县、乡村一体化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有效地震慑了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监测设备坏了企业为何偷着乐?
在河北省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中,企业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的占到相当高的比例。河北省环境执法监察局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河北省首批挂牌督办的21件环境违法案件中,有6件涉及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两件涉及监测设备数据不准或数据造假。”
“企业往往买最便宜、最易坏、参数可调的监测设备,造成了数据虚假、篡改数据现象时有发生。”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在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爆料”。
“部分企业青睐易坏环保设备,主要是受利益的驱使。监测设备出现故障,就无法监测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是否偷排也无从了解。”河北省环境执法监察局的执法人员说,“比如,电厂一个60万千瓦的机组,其排污设施一年运行成本约1亿元。如果停运一天,就意味着少花费近30万元。”
据介绍,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被定性为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的主体是企业,需要企业自己购买。不同品牌的监测设备价格差距非常大,企业更倾向于购买价格便宜、科技含量低的设备,这样的设备更易出现故障,也更易修改监测数据。
记者了解到,一些业内人士把这种现象形象地比喻成警察要求小偷出资买手铐。可以想象,小偷要么千方百计不买,要么就买质量最差的,或者买了再想办法破坏掉。
什么助长了企业使用易坏环保设备的行为?
企业青睐易损坏环保设备是利益驱动使然。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助长了企业的这一行为呢?
“市场中环保设备质量良莠不齐,也为个别企业购买不合格治污产品提供了机会。”河北省环境保护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兰国谦介绍说,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性,现有环保企业多为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开发能力,产品落后、治污效率差。
据了解,目前,河北全省辖区内的环保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近千家。其中部分企业工艺和设备高科技含量少,自动控制水平低,甚至有的还拿着上世纪80年代的图纸做产品。“照着这样的图纸生产出来的设备,其质量自然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企业新上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管存在漏洞,也让个别企业有机可乘。
据了解,我国在环保项目施工前的审批程序相对较完善,但对后期施工过程及工程质量没有完善的管理措施及相应的监理机构,这导致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环保治理工程做完做不完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使用新产品旧产品一个样,上报数据准确不准确一个样。
环保企业得到的市场信息是不管有没有资质,拿下工程最重要;企业作为被治理方则是不管质量好不好,工程设备上了就行。无序竞争碰上监管盲区,最终导致企业环保设施形同虚设。
怎样克服“买手铐自己戴”的弊端?
一方面是故意购买最易坏、参数可调的监测设备;一方面是市场上大量存在不合格的治污产品,诸多因素让环境监管面临新考验。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
陈国鹰告诉记者,河北省正着手将监测设备的性质由污染防治设施转变为监管设施。河北省环保厅将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环境要素齐全、技术设备先进、基础数据完备、应用系统互联、信息共享利用的全省环境保护监管网络平台。同时,针对市场上环保设备良莠不齐的情况,将采取购买设备及安装费用由政府埋单的措施,为企业安装质量好的监测设备。
此外,按照“政府出资、环保监管、市场运作、企业协助”的思路,河北省将推广环保部门和被监测企业之外的第三方运营环保监控设施的模式,使企业不敢偷排和破坏设备。
同时,河北省也将提高环境监测技术能力,实现环保部门对企业的实时监控,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违法行为。
“河北省将利用遥感卫星、小型无人机监测大气、水环境,实现全省域、全要素、全覆盖,建立起天地一体化的立体监控网络,真正让违法违规者无处可藏,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陈国鹰说。
如何消除环境监管空白?
“相较于全省排污企业的总数,只强调在企业安装合格的在线监测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殷广平告诉记者,“因为很多企业在偏远的乡镇和农村,这些企业往往没有安装自动监控仪器。为扫除环境监管盲区,河北省将把环境监管触角延伸到乡镇,构建起省、市、县、乡村一体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县(市)和区(开发区)为一级网格,乡(镇、街道办事处)为二级网格,村(居委会)为三级网格。在每一个网格内,确定相关部门的职能,并确定问责机制、考核机制等。
“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环保防线前移,强化了乡(镇)政府的职责,将问题解决在第一线和最前沿。”殷广平告诉记者,环境网格化监管试点开展以来,让一些企业在群众的“监视”下,自行断了偷排偷放和非法生产的念头,强化了乡镇环保监控责任,弥补了监管空白,易引发社会矛盾的环境问题得以在基层及时化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