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1991年还强的大雨考验中,合肥成绩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记者从合肥市防洪办得知,合肥请来了13名专家组成“智囊团”,针对本次大雨出现的一些易涝点,相关治理方案本周就将出炉。另外,据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防洪指挥部指挥常先米透露,合肥即将开展大规模的规范排水活动,雨污分流将是整治重点之一。
滨湖经验
滨湖防洪胜在“意识”
在7月12日的超大降雨过程中,滨湖新区167毫米的降雨量令人咋舌。但是,遭遇如此大雨,滨湖为何能够安然无恙?
据介绍,滨湖新区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洪规划是同步进行的。首先体现在滨湖新区建设过程中的“意识”环节。
有了思想上的重视,滨湖新区的建设中,防洪排涝的标准也非常高。在抵挡“外水”的防洪方面,塘西河综合治理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在排“内水”的排水设计方面,确定城市雨水排水设计重现期为1.5年,其中重要区域及立交范围降雨重现期5年,远远高于原来老城区排水设计0.5-1年的重现期数倍。
另一方面,塘西河的下游恢复了大约1200亩的湿地,别小看这些湿地。降雨时能够阻止、减缓洪水,调控水流水量。
滨湖新区的排水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经验。城市排水口常常发生垃圾杂物阻塞现象,雨前、雨后都要清理。滨湖新区把这一环节进行了外包,由专业的公司进行清淤工作,这样有利于工作更有效地进行。
借助外脑
“智囊团”方案本周出炉
在7月18日的大雨中,合肥市防洪办还带着很多专家前往积水点,进行现场资料收集。目前,由13名排水、水利规划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已经“领取”了合肥市的一些排水难点,争取在本周就能拿出改造方案来。
对于老城区如何实现雨污规范排放,专家会给合肥带来一些外国、外地的经验吗?合肥市防洪办工作人员笑着说,合肥正在尝试借鉴外地的雨水调蓄池等工程措施,方案目前正在研究。
而另一方面,德国、荷兰那样能开汽车的下水道虽然很有效,但是合肥老城区地下管线如蛛网般密布,很难腾出地方供那样的庞然大物入住。不过记者得知,由于全国城市积涝现象普遍,国家有关部委正在酝酿提高城市排涝标准。
针对自身的特征,合肥正在寻找更适合合肥现状的方法。老城区很多点要进行改造,难虽难,但螺蛳壳里也要做道场。既然雨水管道暂时做不了,就改变传统理念,增加雨水收水口,加快雨水收集速度,也不失为快捷的办法。
#p#副标题#e# 据了解,目前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前,就增加了一些雨水收水口,临时增加雨水的收集能力和速度。
立马改造
张洼路下穿桥换管道
经过梳理,合肥市城区共有28个积水比较严重的内涝地段。2007年起,市建委、重点局等单位组织实施了城市内涝点的整治工程。目前8个内涝点治理项目已经完成,4个正在实施,10个内涝点准备开工建设,6个内涝点正在办理规划设计条件。
针对老城区中极易发生内涝的中菜市,防洪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们计划进行改造,增加排水出口。”
而针对本轮降雨中遭遇积水的张洼路下穿桥积水问题,据了解,下穿桥自身的排水设计标准是够的,但由于张洼路下穿桥有“外水”进入,超过了立交泵站排涝能力,“张洼路下穿积水现场可以看到‘趵突泉’,就是外水侵漫导致。”近期,有关部门将进行改造,采取拦水设施阻隔雨水,另外将下穿桥下的管道改成压力型的,外水便无法侵入了。
内涝整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老城区的三条路段,增建雨水箅,也就是为合肥市容易积水的道路,增加一些收水口。
据介绍,防洪办准备在六安路(阜南路—长江路)、寿春路(阜阳路—蒙城路)、淮河西路三个易涝路段,增建90个雨水箅,现已建好32个雨水箅。
背景链接
城区防汛4年投18亿多
“好在通过几年大建设,合肥防洪排涝能力大大提升。”合肥市防洪办介绍,今年的几次强降雨虽然造成了合肥的几次内涝,主要还是因为短历时强降雨,大大超出排涝速度所致。7月12日强降雨,合肥出现的多处内涝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仅为全市总面积的1%;退水的速度也比较快,对于交通的影响时间也比较短。
资料显示,2006年至今,合肥市加强城区防汛排涝设施建设,先后共投入18亿多元。新铺的雨水管网725公里。2007年,合肥市实施了老城区排水系统综合改造工程。在5.2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范围内,新建最大直径2.4米的排水管道和箱涵10多公里。老城区阜南路、六安路等区域“逢雨必涝”的现象也逐步成为历史。(阮志春、周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