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材料园明港老闸(广利港对岸),正在向渤海排放“酱油色”的化工污水。
2011年3月13日,记者在隶属与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材料园明港闸附近水域看到,来自该开发区多家化工类企业的工业废水,正通过已经废弃的明港老闸直接流入渤海中。
记者看到,该水域自黄河路向南有4000余米,宽度在30米左右,中间虽有几处被土坝截住,但均有涵洞将其连接,里面的水俱已呈暗红色,并夹带有刺鼻的气味。据了解,该水域的水均来自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材料园的多家化工类企业。
据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监察大队王博队长介绍,这些废水来自东营市滨海新材料园内的化工类企业,材料园区的污水处理厂亦尚未建成。
对于记者所说的工业废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分局盖局长表示,水质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排水管道内的铁锈所致,企业排水之前在企业内部已经进行过污水治理。
盖局长同时表示,该开发区的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这一规定在我国环境立法中通称为“三同时”制度。它适用于在中国领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含小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其他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和自然开发项目。
据了解,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规划控制面积153平方公里。记者发现的排污口,所排放的正是该开发区滨海新材料园化工类企业所排放污水。
附近负责抽水的东营新凯电机有限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他们是被经济开发区相关单位花钱雇来抽水的,四个电机同时开工,每天抽水7个半小时,至少数万吨废水均此直接排到渤海之中。
渤海素有“天然鱼仓”和“海洋公园”美誉,近年来,随着陆源污染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渤海正日渐失去她美丽的容颜,污染程度连续多年位居四大海区之首。面对国家和环渤海各省市采取的各种治污措施,渤海污染防治似乎成为了一道难解的方程式。
近几年,包括中国国家海洋局、国家审计署等部门,对渤海污染调查数据显示,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有增无减,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质量持续恶化,渤海沿岸减排压力尤为突出。
今年两上,政协委员孙太利提出,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内海,渤海湾沿岸是典型的淤泥质缓坡海岸,渤海湾又是渤海中的滞缓区,陆源排放的污染物极易造成滩涂和近岸海域的严重污染,如不加快治理将严重制约渤海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国家要求地方政府及企业采取措施保护渤海,但这片海域的污染程度仍在加剧。当前,环渤海地区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污染加剧暴露出的实质性问题,是环渤海地区一些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念和执政行为,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