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透露,随着南水北调引水进京工程的推进,北京将选择一些区域采取不同的水价模式进行试运行,进一步完善水价体系。而对于外界关于南水北调供水成本猜测的各种“版本”,潘安君表示,“没有一些专家猜测的高”,经过初步测算,南水北调来水的成本预计可能是在每吨4元到5元。
另外,针对北京缺水的现状,十二五规划草案首次提出了“水储备”概念,并提出要研究建设地下水库。
“南水”每吨4至5元
在市政府委办局负责人参加市政协小组讨论时,有委员提出,北京的水价还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偏低的水价很难调动社会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的积极性。对此,潘安君表示,这种情况客观存在,北京的水价体系确有扭曲的地方。
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2014年,北京将具备消纳十亿吨南水北调来水的条件。据潘安君介绍,北京的水源供给条件是全世界最复杂的,最艰难的城市。由于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未来还有长江调来的水等水质不同,因此北京的自来水厂、再生水厂必须要有适应多种水源条件的处理能力,生产环节、制水环节的成本较高,目前的价格并没有体现出综合投入在水上的成本。“比如南水北调供来的是原水,关于成本,现在有很多版本,大致在每吨2至3元量级上,再经过处理,加上生产成本,成本将达到每吨4至5元,我们现在也在探索,怎样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潘安君表示,北京将选择一些区域采取不同的水价模式进行试运行,同时,也会对推行阶梯水价等进行试点。
“水储备”提案进规划
以前人们只听说过石油储备、粮食储备,而北京十二五规划草案首次提出了“水储备”概念,并提到要研究建设地下水库。对此,“水储备”概念的倡议者,市政协委员、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张彤向记者进行了详细解读。
北京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先要有水,才能谈“储水”。去年政协会上张彤提交了重视城市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研究,提高首都供水保障能力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新亮相的规划中得到体现。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要建立战略储备,涵养城市水源,研究建设地下水库,逐步建立水资源安全储备体系。
地下并非真要挖水库
那么该如何储备水资源?张彤委员表示,应保护现有的地下水源地,并寻找新水源地。
张彤说,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出的“地下水库”并不是指新建,而是将南水北调的水引入因密集开采而导致供水能力下降的水源地进行涵养,“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出现超负荷开采,造成很多水源地供水能力严重衰减。这就像一块海绵,没水就干瘪了,但是它却具备吸收水源的巨大能力。”
张彤介绍说,北京城区供水水源地分布在永定河和潮白河冲洪积扇地区。自1999年以来,两大地区地下水承担了更多供水任务,地下含水层已腾出巨大的空库容,具备了理想的储存空间。此外,北京市约有1万平方公里的山区,也是平原地区地下水补给的重要来源。
北京地下水“透支”60多亿吨
生活在这座城市,从事着与水密切相关的工作,水资源数据成为市政协委员、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张彤脑海中永远不可能遗忘的数字:“从1999年以来,北京连续干旱,地下水到目前已亏空60多亿吨,每年地下水下降1.2米。2010年年底,地下水的埋深达到24.9米,而在1999年,埋深仅为10多米。”
所谓“亏空”概念,张彤解释说,就是北京一直在透支开采,北京有四块地下水水源地,在怀柔、顺义、昌平、平谷等均有分布,开采时本应按照“采二养三”的原则,即开采两年,涵养三年,但现在却不得不每年都在开采,供水能力急剧下降。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关平也表示,北京地下水源形势严峻,“北京地下水已开采到300米以下,现在我们就是在拼命从‘银行’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