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短缺状况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城市用水效率低,“技术型缺水”不可忽视。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每一万美元GDP用水量达到1197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7.3倍、德国的12.3倍。另一方面,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总体水平不高且城市供水整体漏损严重。管网漏损已成为中国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严重现象。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657个城市的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为15.7%,年供水漏损总量达66.8亿立方米。
在日前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的“中国城市水效管理”研讨会暨课题发布会上,各方专家围绕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城市水务规划、污水处理回用、供水漏损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通过“以水效为抓手整合水资源管理政策”,在法律体系、管理体制、激励架构、技术支撑、公众参与等各方面采取相应的变革措施,以突破中国城市用水瓶颈。
节流:多管齐下,提高节水效率
“通过城市节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供水管网漏损,至少可提高城市节水效率15个百分点以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研讨会上说。
仇保兴表示,从国外发达国家发展规律来看,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时出现的“转折点”是水污染事件的高发期,也是治理水污染的关键期。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主要应从生态修复入手,从而提高水的使用效率。此外,通过城市节水,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提高污水回用,加速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等,均可以提高城市用水效率。
在居民节水方面,仇保兴建议,可以通过在卫生间安装一个小装置,从而将淋雨、洗衣用水、厨房用水用于冲马桶,不仅方法简单可行,而且可以达到较好的节水效果。此外,从建筑内的设计着手,对灰水、黑水进行分离,简单处理重新利用灰水,变成黑水再排放,也可以达到节水目的。另外,我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61%,而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1,发达国家这一系数为0.7至0.8。如果我国农业节水10%,城市水资源紧缺状况就可以得到大大缓解。
降低供水管网漏损也是节水的重要环节。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科技研发中心主任李胜海表示, 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全年供水漏损量达69亿吨,而南水北调中线的供水量是67亿吨,通过比较不难看出漏损量之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供水漏损管理相对薄弱,且漏损控制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李胜海表示,应当建立分区的管理系统快速测试漏水,但是目前我国在基础数据、管理,以及设备投入的资金等方面都较为缺乏。此外,我国目前缺少专业的漏损检测队伍,更谈不上在漏损方面的公共参与、技术培训。
对此,李胜海建议,要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抓起,完善供水漏损管理。开展水量平衡分析,强化节水管理以及管网的维护。“供水漏损的管理是个系统工程,不仅企业要做,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有政策支持。”李胜海表示。
开源:多措并举,增加供水量
仇保兴表示,提高城市用水效率,不仅要“节流”,同时要“开源”。通过污水的重复利用、雨水收集、海水淡化等措施可以增加城市供水量15%。
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目前所采取的多项措施可以进行雨水收集、沉淀和再利用。甚至还有新技术,可将沙变成透气但不透水的沙层,大大提高水质的保险(放心保)度。雨水收集既能够解决水资源短缺,也能实现污染物源头的减排,同时又是减少暴雨内涝的重要手段。
以北京为例,年降雨量为600mm,若能收集利用其中20%,180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就可形成2.2亿吨的水资源,相当于北京市供水总量的14%。如果我们雨水全部进行收集或者收集量达到80%,等于是南水北调的水量。
海水淡化前景非常广阔,海水淡化后可直接用于市政供水,不需要进行其他处理。而且总体来讲,现在的综合成本为每立方米5块钱以下。海水淡化的利用潜力表现在,其可作为沿海缺水城市、海岛等地区的重要水源。此外,仇保兴补充道,通过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也可在较大程度上扩大供水量。2012年,我国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88%,但许多行业仍然偏低,有较大提升空间和潜力。
加快建立水效标识制度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华表示,我国在水效管理方面的法律不够完善,而且执行力度不够。在水价方面虽然做了一些调整,实行阶梯水价,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需要更好地设计。水价提高的过程当中,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块要形成系统的方案,还需要做很多研究。
王华建议采取一系列新兴的管理手段。一方面,应当注重参与节水的众多社会主体利益的调整,尤其是强调从水资源使用主体角度管理水资源的使用,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用户改变用水方式。此外,要加快建立水效标识制度,不仅要借鉴国际上水效标识制度运行相关经验,还应借鉴效率标识在能源领域的实践经验,合理科学地构建水效标识成长路径和发展框架,采取强制性水效标识制度,注重水效标准研制的科学性,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水效标识制度的宣传和推广。王华补充道,也应当谨慎引入合同水资源管理手段。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处处长钟玉秀对未来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提出三个方面的方案,并逐一点评。第一个方案是,明确赋予水利部“指导城市防洪、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和回用等工作”的职责。省及省以下做相应机构职能调整。她认为,这一方案较容易实现,但水污染治理关系并未理顺。方案二,重塑中央和地方关系,改变上下级部门和职能基本一致的安排,根据不同层级政府责任配置不同的职能,中央部门更多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法规,流域机构是监管的执行机构。她认为,此方案各级政府分工,各有侧重,但中央涉水部门关系没有理顺,职能交叉会导致部门规章冲突。第三个方案是,整合水利部、环保部等部门的资源环境管理职能,组建资源环境部,下设水务管理局。省及省以下做相应机构职能调整。她认为,此方案能够彻底解决多头管理问题,符合未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一管理的需求,但牵涉面极广,利益格局调整幅度达、难度大、需要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