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政策 > 给财政部首个PPP文件点赞
给财政部首个PPP文件点赞
发布日期:2014/10/28 11:59:54

 

  ◆投资者按约定规则独资或与政府共同成立特别目的公司建设和运营合作项目,独资或合资不是识别PPP项目的考量要素


  ◆从项目识别和论证到项目采购、融资安排、运营绩效监管的全流程,政府和社会资本都不得缺位,当然各自分工有别


  ◆对政府付费或政府提供财政补贴或需要配套工程建设的项目,还要求地方量力而行,稳步推进,避免不适当增加地方政府债务


  ◆财政补贴要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探索动态补贴机制,强化运营绩效评估,避免在实际操作中重签约、重建设,不重运营、不重监管的现象


  ◆徐玉环


  财政部日前下发《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以下简称“76号文”),这是财政部推广PPP以来所颁布的第一份正式文件。文件的出台,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实际操作,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


  强调项目全流程监管


  从项目识别和论证到项目采购、融资安排、运营绩效监管,政府和社会资本都不得缺位


  关于PPP合作不应作狭义理解,不是说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必须要合资设立SPV公司(即特殊目的公司),《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关于推广使用PPP合作模式中明确,投资者按约定规则独资或与政府共同成立特别目的公司建设和运营合作项目,独资或合资不是识别PPP项目的考量要素。


  此次发布的76 号文强调,从项目识别和论证到项目采购、融资安排、运营绩效监管的全流程,政府和社会资本都不得缺位,当然各自分工有别。就需要财政补贴的项目而言,强调要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探索动态补贴机制,强化运营绩效评估,避免在实际操作中重签约、重建设,不重运营、不重监管的现象。


  同时,76号文还明确“风险由最适宜的一方来承担”,判断某方是否适宜,条件应包括“风险是否由最有能力以最小成本管理的一方承担”,以及“风险和收益相对等”和“风险有上限”的安排。


  尽力避免PPP沦为地方融资工具


  理性论证及评估,金融机构可进入项目磋商进程,及早介入消除信息不对称或权益不对等


  76号文中指出,要积极稳妥地做好项目示范工作,这表明在项目遴选阶段,通过项目示范标杆,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避免任何项目都拿来做PPP,进而演变成一场运动式PPP。


  首先,当然除符合其所提到的PPP示范项目适用特征外,在项目前期论证阶段,仍强调要积极借鉴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的评价理念和方法来判断项目采用PPP模式是否优于传统政府采购方式,是否可为政府等公共部门和社会公众带来明确的优势或利益。这与目前很多地方将PPP当成融资工具,即在地方债务不能或不完全能负担的情形下即采用PPP模式有着本质区别。


  对政府付费或政府提供财政补贴,或需要配套工程建设的项目,还要求地方量力而行,稳步推进,避免不适当增加地方政府债务。


  其次,76号文明确可邀请有意愿的金融机构及早进入项目磋商进程,这表明金融机构作为PPP项目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其应对项目合同的谈判、签署和履约有一定的话语权。


  目前普遍的操作路径是,金融机构在项目公司设立完成后才实质性进入融资谈判。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只能选择接受各种可能不利于融资方合法权益的PPP项目合同安排,提供融资支持;或者拒绝,导致项目融资失败。


  及早介入消除信息不对称或权益不对等,可以让金融机构充分理解项目,并通过各种合理的条款安排,保障项目融资成功,并在此基础上为无追索项目融资或有限追索权的项目融资,争取更加有利的融资条件。


  切实考虑社会资本合理收益


  政府方对投资人或项目公司进行运营考核,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契合PPP项目所需的中长期财政付费配套安排


  76号文强调,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考虑社会资本合理收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中也规定,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


  这表示政府方也要根据事先约定好的运营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对投资人或项目公司的运营进行考核,投资人要想持续稳定获利,则需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及效率,保证长期稳定高效运营。


  同时,延续新修订的《预算法》中的规定,76号文强调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现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这与PPP项目长期运营所需的中长期财政付费配套安排相契合,与以往单一年度财政预算收支管理对投资人或项目公司的保障则完全不同。


  尽管76号文已经和新修订的《预算法》进行了有效衔接,但目前《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尚处于讨论阶段,而76号文先行出台,二者能否对接到位尚不得知。


  另外,PPP项目所涉广泛,除财政部门之外,还涉及发改委、国资、环保、物价等各行业主管部门,以一部门之力发布的文件能否有效执行以及PPP中心能否有效发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增强气候韧性,城市的关注点在哪里?——专
贵阳市中心地下32米处,有这样一座再生水
德州市政联合德城区城管开展排水系统集中整
多水源联合调度!引黄济青工程实现“三水四
深规院:助力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带头示
贵州黔南:减污染 加生态 “小黄河”变身
广东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评选出炉!你身边的河
合肥市市级公共排水设施移交工作正式启动
绵阳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水环境整治提升和
到今年底重庆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将超800平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8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9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10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