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昨日召开,会议对《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修正案(草案)、《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草案)》等进行三审,其中有多项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变化。会上,市政府做了关于今年1—8月预算执行情况及全年预算变更草案的报告、关于城市排涝工作情况的报告。
晨报讯(记者 蔡樱柳)厦门10年内将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昨日上午,厦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局长蔡允嘉作了关于城市排涝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3年的“5·16”暴雨、7号台风“苏力”和8号台风“西马仑”,造成厦门城区内涝大规模爆发,道路、隧道、地下车库积水,山体滑坡,房屋倒塌,对市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
“5·16”内涝事件发生以来,市财政已投资1.18亿元用于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投资0.85亿元用于岛内排洪沟及排水管网清淤整治,岛内排涝沟渠清淤50万立方米,市管市政排水管网清淤3.59万立方米,岛内市政排涝沟渠已恢复正常功能。
暴雨一来,厦门便成“水城”。厦门的排水管网设施状况如何?蔡允嘉介绍,岛内现有城市排涝沟渠80条,约163公里,全市城市排水管网约1796公里、公路排水边沟约542公里,合计总长度约2501公里。按国家新标准,厦门城市道路雨水管网设施标准从“1年一遇”调整为主城区“5年一遇”、非主城区“3年一遇”,排涝沟渠设施建设标准从“10年或20年一遇”调整为“50年一遇”。但厦门已建设的排水设施绝大部分存在较大差距。
对此,厦门相关部门通过多项工作来提高城市排涝能力,一方面,重新编制《厦门市防洪防涝规划》,明确城市防潮、防洪、防涝各系统建设标准及相互协调关系。同时,对岛内主要排洪沟及排水管网进行清淤。
此外,还开展“5·16”积涝点专项整治,包括提高路面易涝点积水路段的排水能力19处,完善下穿通道周边的排水系统设施建设7处,对出海排水口不畅引起涝灾的6个村建设强排泵站和相应管道,开展大厝山山体综合整治和演武路厦大门口积水改造工程,对环岛路沙滩段44处沿海排水出口进行专项整修,规划增建筼筜湖第二排涝泵站。
蔡允嘉介绍下一步,厦门要在10年内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并提出了在建成区的防涝设施改造要结合道路、旧城改造同步进行,制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等多项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