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技术指南,首次提出“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指导各地建设“海绵”城市,旨在从源头缓解城市内涝等现象。这是记者近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的。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巡视员章林伟介绍,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根据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基本原则。
章林伟说,海绵城市建设实现了城市建设理念的新突破,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章林伟表示,建设海绵城市,对于缓解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遇到的内涝问题,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