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能力本已不足,还要规划建设三四千人的住宅区。如果没有及时被水影响评价审查叫停,这个项目每年将向河中直接排放20万立方米污水。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去年本市共有6个建设项目因未通过水影响评价审查而不予立项。而3月起,本市将在5区县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行水环境影响审查。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指出,本市正在研究以水控人,以水资源作为限制条件,确定人口调控目标。而实际上,早在去年,北京市率先在朝阳、海淀、丰台、通州、大举五个区县试点水影响评价审查,未通过水影响评价审查的项目一律不许上马。而评价包括17项指标,包括建设项目用水量合理性、公共管网的供水条件、污水排除方案等。市水务局表示,去年就有6个项目没通过审查而遭遇“流产”,“这6个没通过审查的项目,基本都是因为触碰了纳污红线。”相关负责人指出。
该负责人举例说,位于清河附近的某拟新建住宅项目就卡在了水影响评价审查上。该拟建的住宅项目每年起码还要排放20万立方米污水,远远超出了这一区域的污水处理能力。“本来清河地区就一直存在污水处理缺口,去年启动临时治污工程之后,污水直排才勉强得以处理,一旦再新建住宅项目,清河有可能再次变成‘臭水沟’。”
除了被叫停的项目,水影响评价的评审还有可能对项目的用水需求进行“压缩”。像腾讯北京总部大楼项目提出了每年36万立方米的用水需求,评审后被压缩至不到25万立方米。“腾讯大楼的建设方依照楼内人数提出了用水需求,这符合国家标准。但如果按照更为严格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写字楼的用水量应该以楼宇的面积来计算。”这样一来,单在这一个项目上,就压减了11万立方米清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