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城市内涝风险预警研讨会上了解到,在气象、住建等部门的联合推进下,全国已有102个城市修订完成暴雨强度公式。在此基础上,各地城市内涝预警与防治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北京市气象局开展城市内涝风险普查,与水务局共享过去4年积水监测数据,研究制作完成北京城市内涝数值模型,将北京分成6458个网格及14607个通道,分辨率达到1公里,可对积水的空间分布和深度进行模拟。上海市气象局则制作完成上海市强降雨积涝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产品,建立了“直通式”点对点社区暴雨内涝风险预警服务模式,并与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合作,接入了市应急联动平台的110报警积水监测数据和视频实景监测系统。
在“易涝”的武汉,市气象局完善城市内涝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平台,并投入业务应用,还建立了武汉市城市暴雨内涝应急会商制度,联合发布城市内涝等级预警预报产品。广州则在研发出的灾害监测警报系统中特别加入易涝点的余量以及5分钟雨强监测,并对水务部门提供预警信号的“预发布”服务,使城市内涝风险预警提前时间更长。在西安,市气象局重新修订了积涝风险等级,共享了西安市政公用局易涝点等167个监控信息。
城市内涝的高效预警与防治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住建部城市建设司水务处处长曹燕进表示,气象部门提供的强降雨的时间、空间、雨量、雨强、雨型等信息越精细、越准确,对各部门的应急处置和防治内涝措施越有帮助;而依据气象信息,排水主管部门也应采取强有力的应急措施作为支撑。
针对下一步的工作,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顾建峰表示,气象、住建等部门应加强合作融合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共享基础资料和技术成果,联合制定标准和规范,更加注重科技内涵,深化城市内涝监测、预警、服务,进一步推进城市内涝预警与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