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究竟是什么?10月25日,太原市规划网对《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2014-2020)》进行公示。该规划除对城市排水管渠、泵站等设施作了明确规定外,还要求通过源头控制、调蓄、增加地表雨水通道等综合措施来建设城市“海绵体”。
规划研究范围北至上兰和绕城高速公路北段,西至西山边山地区,东至东山边山地区,南至姚村,面积为695平方公里。规划确定期限为2014年--2020年。规划核心是创建“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形象地说,其实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释水的城市。即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为有效提高省城现有雨水系统排水能力,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合理安排涝水出路,规划明确表示,新建、改建项目的硬化地面中,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应小于40%;新建工程硬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