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资阳市工作方案》——
2020年全市水环境
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
近日,资阳市政府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资阳市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下一步水污染防治行动指明了方向、列明了举措、明确了目标,致力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建设“绿色资阳”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
水污染防治行动,要达到怎样的预期目标?《方案》指出,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将得到阶段性改善。其中,地表水水质较好水体稳中向好,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度减少,一般水体稳步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沱江、涪江及九曲河、阳化河两条重点小流域的重点控制区域水环境不断好转。到2030年,力争我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将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从主要指标上看,到2020年,沱江、涪江及两条重点小流域纳入国家考核的监测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预计达到81.61%以上;沱江、涪江及两条重点小流域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资阳市和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到2030年,沱江、涪江及两条重点小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保持在85%以上;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保持稳定。
朝着既定目标,如何做?《方案》细化了10个方面、34条、88项具体举措和工作任务,每一项工作都指定了牵头单位、参与单位,确保责任落实。根据《方案》,2016年我市将开展这些工作:
今年起,按季度在相关网站公布环境保护“黄牌”、“红牌”企业名单;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开展水功能区水质巡测,完成重要水功能区达标志设立工作;继续控制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水污染物,实行按容量控制总磷污染物排放;全市组织开展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
6月底前,建立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名录并实施监控;组织排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污染治理情况,督促各地落实污染整治方案;制定全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并加快实施;列出畜禽养殖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清单,规范畜禽养殖管理;完成生产、销售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的企业数量、分布和产销信息清单,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相关节水标准产品和设备的违法行为;清理并查处侵占和破坏自然湿地的违法行为。
年底前,依法全部取缔“10+1”小企业;基本完成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明确水生态保护范围;建立IPM绿色防控示范园区30万亩,带动全市60万亩;进一步完善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在建设目标、灌溉水质等方面细化环境保护相关技术指标,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达到相关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全市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0%;组织排查非法挤占河道、湖泊等水域行为,非法挤占的应限期退出;掌握全市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完成重要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核定;按国家要求完成排污费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