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河流域逐步恢复水体生态,营造岸绿景美、水文化融合的生态景观。
6月下旬,南海间或高温,间或暴雨,这是最考验河涌水质的时候。近日,记者走访里水,却发现里水沿江西路水清岸绿,雨雾朦胧中自成一派风景。
里水河水质变好,是南海大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这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持久战。今年年初,南海提出“生态环境再造”,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民群众建设一个美丽南海成为推动生态环境再造的内在诉求。推进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强化广佛跨界河流治理、稳步推进雨污分流工作……南海正在尝试走一条制造业大区的生态之路,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河涌环境尽快回归。
而即将出台的《佛山市南海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0年)(下称“方案”)也提出,2019年,国控、省控考核断面达到水质目标;城市建成区2条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城乡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65%。
“河长制
”精准治水
护好河里的水管好盛水的河
南海水系发达,河涌密布且错综交杂,粗放模式发展带来的历史欠账为水环境治理埋下了祸根,想要彻底根治并不容易。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
抓住河长制湖长制,就抓住了治水的“牛鼻子”。而南海很早就在探索“河长制”,也是全国走得较早的城市之一。
早在2009年,佛山在汾江河流域15条河流实施河长责任制,禅城、南海两区副区长任段长。2013年,南海开展了涌长制的探索。2015年,南海将河涌按所属行政村分段,由行政村负责人任河涌分段的段长,进一步强化河涌治理责任。2017年,就在佛山市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一个月后,南海召开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暨水环境综合治理会议。
此后,南海迅速构建起区、镇(街道)、村(居)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出台了《区级河长会议制度(试行)》等配套制度,建立了佛山市南海区水环境综合督导制度和成立河长制志愿服务队等创新工作机制,组织各镇街完成辖区内列入《佛山市南海区河湖河长名录》的河湖“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的编制,推动河长制工作深入开展。
今年,南海将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工作部署,并以河长制和网格化监管为依托,全面摸清排水户、工业污染源和“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禽畜及水产养殖、入河排污口等污染源底数并登记造册、标上地图,查明区域内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情况、重点工业源工业废水收集处理情况及禽畜养殖粪污处理处置情况,形成工作台账并持续更新完善。
广佛跨界河流整治
消除黑臭水体改善水环境质量
“几年前,河涌黑臭,夏天味道更重,家里窗户都不敢开,每次经过都要捂着鼻子快速通过。”家住里水河支涌之一团结涌附近的邓先生说。这两年,随着广佛跨界河涌整治工作、里水河流域整治工作的推进,团结涌的水质逐渐变好了,“水清澈了,臭味也消失了,鱼儿也回来了,河涌边新建了不少石凳子,老人家都喜欢去那里聊天。”
回顾广佛跨界河涌整治历史,也是梳理广佛同城不断深化的历史。2013年,广佛交界区域水污染被列为省挂牌督办项目,广佛两市立即制定整治方案。2014年,广佛两市共同重点整治16条跨界河涌及相邻河涌。2015年,省环保厅发文对广佛交界区域水环境整治问题挂牌督办正式摘牌。
整治步伐持续迈进,2017年至2019年,南海计划投入67.6亿元用于治理广佛跨界流域,重点推进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内生源、主干支涌、综合管理措施等六大板块实施。
在今年的佛山两会上,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提出,南海要大力推动广佛跨界河涌治理,在2018年底已建设约1500公里污水管网的基础上,今年再建300公里污水管网,至2020年共完成建设2000公里污水管网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广佛交界的污水治理问题。
新时期,广佛同城要以更大的空间格局来看。为此,《方案》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广佛跨界河流综合整治,抓紧推进里水河、北村水系流域等重点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
同时,《方案》中也提出了目标,到2020年,划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河流消除劣Ⅴ类水体,非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广佛跨界主要河流水质达到省、市考核要求,市控考核断面和82条重点整治河涌达标比例逐年提高。
1
目标是什么?
2019年
国控、省控考核断面达到省考核水质目标;城市建成区2条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城乡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65%。
2020年
划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河流消除劣Ⅴ类水体,非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广佛跨界主要河流水质达到省、市考核要求,市控考核断面和82条重点整治河涌达标比例逐年提高。
2
重点任务有哪些?
建立健全并持续更新完善各类水污染源台账
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整治
全域治理生活污染源
强化工业源治理
严格整治农业源
削减内生源,强化生态补水
依法清理入河排污口
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
3
部分重点任务何时完成?
●里水河流域治理项目——力争大部分工程在2019年内启动建设,主要项目到2020年完工
●2019年新增30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
●2019年第四季度动工建设一批“截污到户、雨污分流”示范村并于2020年3月底前完成;2020年底完成城乡黑臭水体所涉及自然村的雨污分流工作;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工作。
●2019年完成新建86个合计约14710吨/日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2019年底前完成村级工业区“一村一策”环境整治提升工作●2020年12月,全区所有河涌、湖库的入河湖排污口完成整治和立标管理工作
4
如何保障?
“一把手”亲自抓,细化落实水环境整治任务;
加大对截污管网建设工作的资金支持,加快推动全区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对水污染防治严格考核问责;
加强媒体联动,畅通投诉渠道,落实有奖举报制度
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南海大手笔投入见成效
夏日炎炎,里水镇义和村的老人喜欢聚集在团结涌边闲聊,这里有树荫,有新建的石凳,河涌黑臭问题已大为改善,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团结涌是里水河的支涌之一,得益于里水河流域治理项目的推进,包括团结涌在内的110条河涌正在改变。
为各片区定制综合治理方案
里水河是里水镇的母亲河,流域面积66平方公里,包括110条内河涌,但后来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里水河流域受到了严重污染。
母亲河“生病”后,为改善水质,里水镇通过推进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里水河水质未能稳定达标。如何才能“根治”水污染?南海对里水河流域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去年6月启动全区首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里水河流域治理项目,探索以“一盘棋”思路统筹开展流域综合治理。
里水河流域治理项目建设单位、佛山市南海区蓝湾水环境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易慧鹏介绍,该项目结合里水河流域河涌分布特点,将110条河涌划分为七个片区,协同运用控源、截污、清淤、活水、生态、景观、智慧运维、水文化展示等治理措施,为各片区定制综合治理方案。
该项目总投资21.5亿元,包括177个子项目,由区镇两级财政出资推进,目前已完成了80%的勘察设计工作,已有56个项目开工,已完成19个项目。
“控源和截污为项目治理工程的重中之重,涉及污染源控制及截污管网的投资达到10.6亿元,占比约50%。”易慧鹏说,他们通过干管完善及截污管网工程、布设真空收集系统、建设调蓄池等工程,提升控源截污覆盖面、精准度。
打好了“底子”,再利用水动力工程逐步恢复水体生态基流,探索河涌分类实施的清淤方案,营造岸绿景美、水文化融合的生态景观,提升群众美好生活的“获得感”。
里水河流域水质同比改善17%
“近年来,里水围绕水做文章,赛龙舟、水上花市等品牌特色活动都离不开水,水质不好可不行。”易慧鹏说,推进里水河流域治理项目,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环保部门数据显示,2018年里水河污染指数为1.12,同比下降5.5%,除氨氮、总磷外的其他监测指标均达到V类水质标准。2019年1月~4月均值显示,里水河流域水质同比改善17%。
流域水质的改善,只是里水河流域治理项目的目标之一。根据南海区里水河流域治理项目实施方案,该项目还可全面提升流域现有排水防涝能力。
同时,通过发挥城市水系综合服务功能,挖掘城市水系水文化,树立里水的城市形象及城市品牌。湿地公园、滨水公园等工程的建成,还会带动土地增值。
启动北村水系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北村水系流域是南海区广佛跨界区域的重要水系,横跨狮山、里水、大沥三镇,内有雅瑶水道、大范河等32条主(支)干河涌和228条支毛涌,但流域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放等问题已影响了流域内居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此,南海启动了北村水系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研的工作,可研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根据报告,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6类工程,分别是排水防涝工程、水环境改善工程、活水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水景观与水文化工程和智慧水务工程,项目静态总投资约78.77亿元,计划年内启动。通过以排水防涝和水环境改善为主,兼顾水生态修复、水景观和水文化打造、智慧水务提升等,最终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流域综合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