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市水利部门坚持把创新作为水利发展的不竭动力,把务实作为推进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水利问题得以解决。
创新工作思路
今年4月3日,奎河水环境整治袁桥东站放水涵洞动工修建,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便将故黄河水引入奎河,实现了故黄河与奎河的互通。
“当初在设计方案时,沿用老的治水观念,奎河黄河互通采用破大堤、建箱涵的形式,把黄河水引入奎河,造价高达3000多万元。”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张元岭说,经过多方集思广益,专家提出“引黄济奎”方案,巧妙利用袁桥翻水站的出水流道及进水部分,中间增做钢筋混凝土U型洞身,做一个引水涵洞实现黄河奎河水的互通,工程总投资只是原先的十分之一。
今年以来,市水利部门把整治奎河水环境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在开展清淤打捞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追求水与工程的和谐,使水利工程与城市水系、城市河道更好地融为一体。
项目实现最佳成效
2009年,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国家和省、市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为了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水利部门积极走出去向上争取。
积极创新,改变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方式。比如大型泵站改造,目前全省大型泵站改造列入全国计划的徐州最多,这就是水利部门工作人员采用创新思路的结果,“现场录制光盘,到省里到北京汇报,仅这一个项目就争取到了几个亿的投资。”
今年,我市续建、新建国家重点和地方水利基建工程项目47项,总投资达15亿元,今年4月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1.32亿元,占全省计划的一半。
保障群众基本权益
徐州有些县区境内不仅地表水资源匮乏,而且浅层地下水多苦咸,深层地下水又多高氟,导致生活用水困难,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紧张。随着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建设,我市已经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市供水一体化”,饮用的都是洁净自来水。
农业用水如何节约成本,切实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实行农田水利建设后,沛县农民雷月梅算了一笔账:以往灌溉一遍麦田,每亩次需要25元,现在只需要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