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平湖基地,在丙烷脱氢一期项目现场,12套冷却水膜系统回收装置正在运转,虽然占地面积只有不到20平方米,却可以让厂区内产生的废水转变为品质更高的超纯水,直接作为生产水源进行循环利用。
“使用这套设备,我们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成本投资,只需要提供场地、电源等,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即由专业节水技术单位负责提供循环冷却水膜系统回收装置,并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行、保养和故障维修等。”公司公用工程管理部经理苏云伟说。
卫星石化是国内最大、全球前五的丙烯酸制造商,属于高耗水工业企业。为了打造节水型企业,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卫星石化引入专业公司量身定制了一套合同节水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新型市场化、商业化节水模式,是指节水服务运营商通过合同管理的方式集成运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对特定项目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建立长效节水管理机制,共同分享节水效益,实现各方共赢。
这一模式的最大共赢面在于污水的循环利用和效益的多渠道产出。一个零成本的“投资”项目,却在7年内实现回收用水1100万立方米,减少新鲜补水1290万立方米、污水排放1200万立方米,减轻企业新鲜补水成本2640万元,减少污水处理费180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近年来,嘉兴持续推动工业节水减排,通过聚焦“数字赋能”和“节能降碳”两大赛道,全面推动工业节水“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帮助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2022年嘉兴全市工业用水量下降约800万立方米,再生水直接用于工业生产1328万立方米,污水再生水利用率达24.2%。嘉兴还持续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全市共发放“节水贷”1000万元,达成意向1.6亿元,在有效调动全社会企业节水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嘉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27.5立方米,较2021年下降4.5%。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