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行走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广袤乡村,只见“两水”共治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施工人员干劲十足,紧张施工,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去年以来,青原区锚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中心镇建设,深入实施“两水”共治项目,提升改造圩镇生活污水处理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设施,治污水、保供水,造福广大民众。
统筹整合项目,实施“两水”共治 治污水、保供水,一头连着乡村人居环境,一头事关公众身体健康。抓好圩镇生活污水处理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青原区当务之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中心镇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开设计、全域实施、同步推进的要求,统筹整合圩镇生活污水处理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全面实施‘两水’共治项目。”青原区政府副区长周忠瑜表示。
青原区规划投资5.9亿元,实施“两水”共治项目,其中,圩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资金1.72亿元,计划于2023年底全面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资金4.18亿元,计划于2025年全部完成竣工验收。
“实施‘两水’共治,不是简单1+1=2,而是1+1>2,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青原区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稂演说,该项目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项目建设重复开挖、二次破路,既缩短了施工周期,又控制了建设成本,还减轻了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推动实现治水提质增效。
优化设计方案,扩大工程效益 “两水”共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应该如何规划建设?
“我们按照‘能大则大、能扩则扩、能联则联、能延则延’的原则,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限制,以县域为单位,整体规划推进‘两水’共治项目建设。”周忠瑜介绍。
青原区坚持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强项目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提升项目工程效益。
在圩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上,规划建设七个乡镇圩镇、一个社区及周边500米范围内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包含污水处理管网、A2O+MBR膜工艺污水处理终端、农户化粪池等项目提升改造。
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上,规划新建渼陂、螺滩、东固自来水厂及单村供水工程,扩建白云山自来水厂,延伸河东、天玉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建设东固、富田、新圩、文陂等8个圩镇及下属自然村庄的供水管网及供水终端。
“‘两水’共治项目建成后,治污水、保供水有望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同网、同质、同服务,彻底扭转农村污水‘靠蒸发’乱象,同时打通城乡供水‘最后一米’问题。”稂演表示。
统筹各方力量,打造民心工程 “两水”共治也是一项民生工程。为把民生工程变为民心工程,青原区高度重视,统筹各方力量,做好做优做实治污水、保供水文章。
“区党政一把手牵头挂帅,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单位通力合作,通过区、镇、村三级联动联建,共同推进‘两水’共治项目实施。”稂演介绍。
为加快项目建设,青原区建立健全“两水”共治高效运转机制,每周通报一次项目建设情况,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建设调度会、推进会、会商会,切实解决好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认真抓好综合协调、工作督查、项目实施、考核验收等各项工作。
截至目前,青原区完成圩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主支管网铺设4.4万余米,有望在2023年底前构建起覆盖全区乡村治污体系;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投资2.4亿元,圩镇主管网铺设完成70%、农村管网铺设完成45%。
“不久的将来,青原区肆意横流的污水将成历史,清冽透亮的自来水流入万家,一幅人水相依、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打开。”周忠瑜憧憬着。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