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生态环境局新泰分局(以下简称新泰分局)坚持以水质量改善为核心,聚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打好风险“扫雷战”、设施“提升战”、防治“整体战”,统筹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以更高标准守护好清水绿岸。
打好风险“扫雷战”,全面排查溯源污染源。新泰分局下好排查溯源“先手棋”,对全市入河排污口开展“地毯式”、全域化、专业化、常态化水污染排查溯源,确保全面摸清全市底数,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40余条河流沟渠沿线的862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强化水质检测,准确掌握水质变化,及时排查水质风险隐患,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实施清单化管理,挂账销号,守住水环境保护第一道防线,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深化城区河道普查,联合住建局聘请第三方机构采用GPS—测绘、蛙人潜水、管道机器人、管道流量计、气囊封堵等方式对污水管网进行系统全面的排查,解决污水管网破损的“疑难杂症”,累计排查河道3000余公里,排查城区管网57.7公里、检查井174个。
打好设施“升级战”,织密污水处理安全网。统筹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充分结合村镇发展规划、地形地势和经济现状,逐村研究治理方案,按照技术规范,编制实施方案,按照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原则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织密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强化排水管网日常巡查排查,整治排水管网。根据重点区域排水管网排查结果,整治58处管网溢流、渗漏、淤堵及破损的部位。
打好防治“整体战”,推动水环境质量升级。新泰分局坚持水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双管齐下”,以截污治污为核心,控、截、疏、排“四策并举”,辅以生态修复,重塑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水环境。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先后开展柴汶河干流和支流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和保护修复工程,目前,已投资5000万元在主河道上建成了谷里大桥、城东大桥、翟良桥人工湿地;投资6000万元在广宁河、西周河等支流建成了强化人工湿地工程,累计处理规模8000吨/日,累计建成生态滞留塘25.65亩,潜流湿地17.55亩,表流湿地125.1亩。
2022年全年、2023年上半年,柴汶河国控考核断面西高村桥断面水质均值为Ⅲ类,达到省、泰安市考核标准要求;东周、金斗、光明三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Ⅲ类,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