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具神韵、最为灵动的是水。在这篇“水文章”里,水库扮演着重要的一环。
950余座,这是江苏现有注册登记的水库数量。而作为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水库,石梁河水库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不言而喻。
2019年,面对生态之殇、抉择之难,石梁河水库整治行动开始;2023年,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全面完成。4年过去,石梁河水库现在“变”成了什么样?
生态“欠账”: 石梁河水库“生病了” 虽已立冬,但石梁河水库依然有着别样的韵味。站在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大坝边上放眼望去,库区里一片金沙碧水、蓝天倒映,不少水鸟也在岸边栖息,整个库区已经变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公园……
很难想象,今日这一片美景,昔日却是一片混乱的景象。
“水面上全都是船和网箱,岸边都是‘砂山’,空气中弥漫着柴油的味道,甚至连水中的鱼,吃起来也是满嘴的柴油味。”今年78岁的陈建乡是东海县石梁河镇刘金村退休教师,也是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的见证者,过去的这番场景,“痛心”是他最大的感受。
石梁河水库地处苏鲁两省三县区交界处,是沂沭泗流域洪水东调入海的最便捷通道,水库不但承泄上游洪水,而且具有调洪蓄水的作用,满足下游90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上游的水带来了很多的砂子,这些砂子质量非常好,是修建基础设施很好的原材料。”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管理处副主任张圣文说,水库的这些砂子曾被不少人“盯”上。
20世纪80年代起,不少人闻“砂”起舞,非法采砂船趋之若鹜到这里“捞钱”;库区周边村庄土地资源贫乏,最少的一个村人均耕地不足0.16亩,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纷纷在库区里投下了密密麻麻的网箱养鱼……
“少数人通过采砂、养殖等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导致库区周边镇村道路损坏严重,交通事故频发,大气、水体遭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水库水资源保障和防洪保安能力明显下降。”张圣文说。生态被破坏了,而大多数人也并未因此变富。“石梁河水库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他感叹道。
2018年6月,石梁河水库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列为重点督察整改事项,社会各界要求整治石梁河水库的呼声十分高涨。2019年,连云港正式打响了石梁河水库“保卫战”。
壮士断腕: 综合治理让水库恢复“活力” 2019年,为创新开展生态修复,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依托河长制的全面推行,建立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保护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开始对石梁河水库实施全面综合治理,非法采砂治理攻坚战、“两违”整治攻坚战、网箱清理攻坚战、“三无”渔船清理攻坚战这四大攻坚战相继打响。
这场“保卫战”打得异常艰难。连云港市水政监察支队支队长范运涛用“壮士断腕”4个字形容治理的决心。2019年3月,连云港市政府成立专班,进行了历时8个月的采砂综合治理,共清退砂场106座,拆除洗砂机214台,拆解采运砂船1805艘,恢复滩地360万平方米,一举结束30多年非法采砂。
东海县石梁河镇王埠村的王叶坤,是无序采砂治理中成功“转型”的一个缩影。2017年,他下水了一艘新船,在2019年综合整治期间仍想继续采砂,相关部门对他进行多次劝说引导教育,向他反复阐明石梁河水库生态治理的意义。他配合工作人员对船舶进行了拆除。
对“三无”渔船和非法网箱的治理也很难。面对个别群众的不理解,“我们发动乡镇干部驻村工作,入户宣传,逐家解决,采取转业、安置等各种措施;同时,还成立助卖小组,积极联系周边市场,帮助群众解决售鱼难题,尽最大努力来保障群众的权益,减少群众的损失。”范运涛说。
“治理之前,我有300多个网箱,但鱼的品质很差,还有柴油味,其他养殖户无序竞争,再加上鱼贩子压价,并没挣多少钱。”赣榆区班庄镇欢墩埠村网箱养殖户滕学磊起初对不让他养鱼心里很抵触。
但他发现政府对网箱养殖进行有序管理后,库区水质改善了,鱼的品质提高了,新成立的合作社保护了养殖户利益,石梁河大鱼的品牌效益出来了,供不应求,收入不降反升。现在滕学磊一共有200个网箱,“每年收入有10多万元。”
“过去由于养殖户自行投喂饵料,导致水体恶化。”张圣文介绍说,2021年1月,相关部门和县区联合行动清理网箱,仅用4个月时间,销号库区无序网箱10.5万只,恢复水面415万平方米,清理涉渔“三无”船舶3771艘,水库滞留涉渔“三无”船舶实现动态清零;还根据养殖户的需求、特长,积极帮助养殖户再就业,水质也从过去的地表水劣Ⅴ类变为现在的Ⅲ类水。
生态“富”民: 好风景孕育新经济 “治水与发展偕行,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人水和谐,才是对‘两山’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忠实践行。”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葛延波表示。连云港市通过实施“生态修复、碧水畅流、道路通达、乡村建设、文旅融合”五大工程50项任务,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努力实现“一湖好水、一尾好鱼、一幅美景、一片祥和”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今年8月,石梁河水库高分通过水利部淮委幸福河湖建设验收。
自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一、二期工程启动以来,生态复绿380万平方米,建成贯通55公里环湖防汛抢险道路;完成新沭河、石门头河、西朱范河、朱范河4条入库河口整治,恢复河口湿地110万平方米;完成17个截污治污示范村建设;珍稀鸟类、鱼类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清水进城沿线主要河流新沭河、蔷薇河、东盐河等水质均达到Ⅲ类,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石梁河水经“北引南调”,为临港产业区提供应急水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效应已经显现。
从过去的“地雷库”变成今天的“钱袋子”,石梁河水库治理的“前半篇文章”书写已接近尾声,生态“富”民高质量发展的“后半篇文章”已开启——
端上生态“金饭碗”。连云港市交通集团副总经理王兵介绍说,石梁河水库库区目前已成立以周边镇村、国有企业、管理单位党组织为主体的党建联盟,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启动945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区,打造“石梁河大鱼”生态有机鱼品牌,形成富民支柱新产业。依托水库的生态资源,连云港市东海县、赣榆区积极发展农业采摘、房车基地等建设,因地制宜壮大库区“美丽经济”,带动周边群众走上绿色致富之路。
打好旅游“特色牌”。石梁河水库先后举办清水进城启动仪式和“连云港市第二届海陵湖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陆续开展龙舟赛、美食文化节、“连天下”精品农产品展销和起鱼表演。此外,在“谷雨”“端午”“小暑”“秋分”“冬至”等不同时节举办文旅活动,渔人码头、亲子园等景点向游人开放,市县均已开通石梁河水库旅游专线……石梁河水库正成为周边旅游新热点。
赢得群众“好口碑”。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保护开发联席会议负责人尹飞介绍说,在石梁河水库整治行动前,数次对群众宣讲政策,听取诉求;水库整治后,根据养殖户的需求、特长,积极帮助养殖户再就业。成立国有企业采砂,年开采量约200万立方米,每立方米采砂收入中提取10元,作为乡村振兴引导资金,2021年、2022年分别达到1404万元、1250万元。
“捧得金山来、留得青山在”。连云港市委党校马列教研室讲师柴静认为,石梁河水库治理表明,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统筹当前与长远,注重协调整体与部分,既考虑环境治理的问题,又考虑群众生活的问题,既考虑保护修复的问题,又考虑合理开发的问题,拓宽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让好环境成为好产品,好风景变为新经济。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