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1
昆明市第七自来水厂二期工程明年启运后,昆明将年再增20万吨供水能力。 记者 王宇衡 摄
“今年昆明雨水特别少,尤其干热。”临近年底,提起今年的天气,许多昆明市民都有这样的感觉。干旱天气是否会导致昆明出现缺水问题呢?昨日,记者深入昆明通用水务自来水有限公司,了解了目前整个昆明市的供水情况。通用水务负责人表示,虽然今年雨水偏少3成,但至今的蓄水量完全能保证市民用水,而且不仅要供水,还要保证供给质量达标的“好水”。
蓄水充足
储量足够明年用
“以目前的蓄水情况看,不仅能够保证今年昆明的供水,即便明年同样干旱,也能保证昆明市民的用水需求。”昆明通用水务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邢爱辉说。截至9月底,昆明市降雨量仅541毫米,大约只占去年同期降雨量的70%,而且平均气温也刷新纪录。另外,昆明目前已经进入旱季,据预测,到今年年底仍然是旱情延续的过程,甚至直到明年春天云南地区都难以打破干旱。稀少的降雨量、临近冬天仍高居不下的气温,难免让昆明人担忧是否又要苦度缺水年。不过据昆明通用水务公司测算,以目前松华坝水库和云龙水库的蓄水量,再加上其他一些水源调配,保证市民正常的供水是没有问题的。
据介绍,目前,昆明市日均供水量在82万吨,最高日供水量达到93万吨,但昆明市各水厂实际的供水设计能力已经达到136.5万吨,远远超出市民的用水需要。另外,目前云龙水库仍有蓄水3亿3千万吨,松华坝水库还有蓄水9千万吨。这些蓄水量足够保证昆明市民今年甚至明年的用水需求。此外,今年8月初,昆明通用水务公司已启动向龙泉寺、青龙洞两个泵站抽取泉水,每天两万吨的取水量能够配合调度昆明市的用水需要,确保干旱中仍有水源可以支配。
保证水质
年底增10项监测
“不仅要保证足够供水,还要供应好水。”这是昨天采访过程中记者多次听到的一句话。在昆明第七自来水厂里,记者参观了自来水从水源地进入到用户家的全套生产过程。自来水从水源地掌鸠河进入配水井、沉淀池、添加治水药剂,再到反应池慢慢流到平流池,经过沉淀后达到要求的“上清液”会流到积水池里,不够好的留下来继续沉淀,然后进入滤池,最后加氯进入清水池,全套过程需要5~6个小时后才能进入市民家。
有两个数字特别引人注意:一部24小时在线监测源水浊度的仪器反映,未处理的水浊度2.184度,据相关负责人介绍,5年前,进入市民家中的自来水浊度低于5度就可以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如今昆明源水的清洁程度已经到了可以直接入口的标准。这一点恰好能解答一些市民的担忧:“昆明是否还在取用滇池水?”据介绍,2007年3月,云龙水库向昆明供水后,就再没有取用过滇池水,甚至一些氨氮含量高的水源都不再使用了。滤池的检测数据反映出进入滤池的自来水浊度在0.353度,这已经低于处理后低于1度的国标,通常送入昆明市民家中的自来水浊度都不会超过0.5度。
除了各生产环节都有自动检测仪表外,各水厂还有专门的质量监督员,据了解,昆明市自来水管网上还设有71个监测点,工作人员每天在线上跑,现场检测或者取水检测。如果不是提前安排,就连记者也无法进入水厂参观。
另外,昆明水质监测中心化验室还负责集中监测昆明水质,目前要针对自来水进行96项检测来评价其好坏,按照国家要求2012年将增加到106项,但昆明今年底就能实现,新增加的检测内容主要是检测水中的有机物。而且为了保证水质,生产好的自来水在24小时内必须流入市民家中,所以各水厂都是按照供水需求来生产自来水的。
供水能力
明年再增20万吨
昨天记者参观的是第七自来水厂的首期工程,位于昆明市北郊。2007年正式通水,由一条97公里的管道从掌鸠河引来源水。设计供水规模为40万吨。如今二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设计供水规模20万吨,预计明年6月份就可以启动运行,届时,昆明市将再增加20万吨的供水能力。而这个水厂将主要通过此次随二环快速系统改造工程铺设的管径1.4米的大水管,从昆明北郊将水送往昆明的东南部,主要解决呈贡新区螺蛳湾商贸城等片区的用水问题。
二期工程将和一期工程一样,依靠地理位置采用重力供水、高差自流的环保方式供水,还将使用在中国首家引进的苏尔寿翻板滤池的滤水技术,以及污泥回收水系统等先进环保的技术。据悉,昆明二水厂也将随之建设这些新型的环保处理技术。这就是昆明水厂超前的原因。
记者 陈洁(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