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行业 > 水源地之殇:德国最大淡水湖博登湖污染事件
水源地之殇:德国最大淡水湖博登湖污染事件
发布日期:2024/3/6 9:27:25
    博登湖是德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周边地区居民重要的饮用水源地。1969年夏天,大量未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博登湖,导致湖中磷含量严重超标,随之产生富营养化问题,深达3米的湖水全部呈现红褐色,鱼类大量死亡,居民饮水困难,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影响,该事件被称为“德国博登湖变色事件”。1972年,德国政府认定博登湖为“严重污染”,引发全球关注。

    工业废水排放引发的湖泊污染

    博登湖,又名康斯坦茨湖,面积超530平方公里,库容量超48立方公里,最大水深254米,是莱茵河上游的天然储水库,同时有利于抵御干旱或洪涝灾害风险、补充地下水资源,供给当地450万居民约1800万立方米的饮用水资源。20世纪50年代,随着德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由于污水处理设施缺乏,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湖中,湖泊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同时,随着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这些化学污染物也随之排放至湖中,导致湖水中磷含量过高。此外,博登湖属于深水湖泊,存在水体温跃层且污染物滞留时间长,湖水中氮、磷等营养物含量不断积累,使得藻类和浮游植物等过度生长,致使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并日益恶化,严重威胁居民饮用水安全。70年代,污染进一步加剧。据德国统计数据报道,1971年排入湖水的磷含量高达1341吨,1979年湖水中磷含量达到峰值87mg/m

    博登湖变色事件影响

    随着博登湖富营养化问题加剧,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威胁居民饮水安全和经济发展。德国为了改善湖泊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博登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质逐年提高,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保障了居民的饮水安全。

    实施博登湖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首先,为控制污染物入湖,全面控制点源、面源污染。一方面,德国通过兴建污水处理厂、建造蓄水池和雨水泵站、改善下水管网,减少通过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等通过排污和地表径流直接排入湖中。据统计,博登湖周边的污水处理率从1972年的25%提高至1997年的93%。另一方面,禁用含磷洗涤剂、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湖水中的磷含量从1979年87mg/m

    从法律和技术层面进行多方面湖泊治理。在法律层面,德国政府和当地政府在不同阶段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一是1967年制定《博登湖保持清洁指令》并持续修订。其中,对污水处理的具体要求和技术指导作出规定。二是1972年制定了《联邦污染控制法案》,要求加强水污染控制。三是为协调博登湖污染的跨国治理,2000年欧盟出台《水框架指令》。之后,《联邦水法修正案》《地表水条例》《联邦废水收费法》《联邦化学物质法》等相继出台。同时,在技术层面,设立水质监测的专门机构。例如,巴符州设有环境州立研究所,定期监测和管理博登湖的水质,每年撰写一份报告,并向公众公开水质数据。

    多主体共同参与博登湖污染治理。一方面,在政府管理方面,博登湖采取流域统一管理的理念,由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三国共同管理。首先,在博登湖经济利益上达成一致,如湖岸使用、船舶航运、水体保护等方面。其次,各国政府和地方政府联合组建博登湖研究小组,制定了《管理规划和措施项目的国际协定》和《监控监管国际协定》。另一方面,在企业和公众治理方面,建立起以民主协调制定的企业管理规划和以信息透明为基础的公众参与。首先,建立了主要的合作机制,包括博登湖国际水体保护委员会、博登湖—莱茵水厂工作联合和博登湖国际大会,这些机构在保护国际水质标准、水资源管理和博登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公众通过湖泊治理交流、建议和实际户外活动等方式参与到博登湖的治理和保护中,促进治理的民主化和社会化。

    博登湖变色事件的深刻启示

    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在保障供水、防洪抗旱和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回顾博登湖的污染和治理经验,对于我国深入推进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仍具有借鉴意义。

    统筹推进湖泊生态系统协同治理。推动湖泊生态系统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协同治理,需要按照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和内在规律,持续改善湖泊环境质量。一是科学统筹水污染治理、水资源分配和水生态修复问题,加快补齐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从源头控制点源、面源等污染,提升湖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二是坚持节水优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加强湖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协调联动,形成各部门协同治理合力。三是处理好湖泊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划定湖泊管理保护范围,实施分区分类管控,严格落实管控制度。同时,挖掘湖泊资源禀赋,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充分发挥湖泊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运用法治力量提升湖泊治理保护成效。依法开展湖泊治理保护是维护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完善湖泊保护治理体制机制法治的重要路径。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湖泊流域跨区域、跨部门联动联合机制,强化湖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保障湖泊安全。二是坚持政府作为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探索湖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权交易机制,完善湖泊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三是深化现代遥感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应用,完善湖泊在线全面感知和动态监管,搭建信息共享的可持续湖泊治理预警平台,实现湖泊生态安全风险的主动防控,提升湖泊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

    宣传引导公众参与湖泊治理保护工作。湖泊生态系统治理保护,离不开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一方面,从政府角度出发,在开展湖泊治理保护工作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治湖、护湖工作的意识和责任感,认识湖泊治理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积极参与湖泊治理和监督。另一方面,从湖泊治理历程出发,大力倡导节约资源、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积极参与湖泊治理,为保护湖泊生态环境贡献个人力量。(李林云)

    来源:学习时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广东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评选出炉!你身边的河
合肥市市级公共排水设施移交工作正式启动
绵阳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水环境整治提升和
到今年底重庆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将超800平
上海:关于印发《金山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
吴忠海绵城市建设每年可节约黄河水1500
中央环保督察通报:徐州泰州等地水环境基础
淮南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投入资金约15亿元
检察公益诉讼破解跨区划流域生态治理难题
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从哪些方面着手?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8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9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10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