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南水北调办公室消息,自南水北调工程自2002年开工以来,完建项目发挥明显效益。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部分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并在水资源调配、防洪排涝等方面发挥效益,为工程沿线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
为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紧张状况,中线优先安排建设石家庄至北京应急供水工程。京石段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2008年5月通过临时通水验收,9月18日开始放水,28日输水进入北京。河北三座水库累计放水4.35亿立方米。今年夏天北京用水高峰期日耗水量达278万立方米,其中京石段供水170万立方米,达60%以上。京石段工程建成并通水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在中线全线通水前先期形成华北地区水资源配置新的通道和能力,将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状况,提高首都北京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北京也成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第一个受益城市。
2002年率先开工的东线江苏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和山东济平干渠工程已完工并发挥效益。作为第一座开工建设、第一个完成并投入运行的泵站——宝应站工程于2005年10月完成试运行验收,并在2006、2007年连续两年投入里下河排涝运行,累计抽排涝水2.02亿立方米。济平干渠工程2005年12月建成并进行试通水运行,累计泄排涝水近15000万立方米,减少农田涝灾面积近20万亩次,极大地改善了地方生态环境。9月29日至11月18日,山东省利用济平干渠,从东平湖引水2297万立方米,确保小清河良好水质和充足水源。
东线江苏段刘山闸站、解台闸站、淮安四站输水河道、江都站改造等工程相继建成,并在当地水资源调配和防洪排涝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