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地处京畿要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以占全国3%的国土面积养育着11%的人口。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达地区,海河流域承载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生态功能和地位极其重要。历史上,海河流域水资源禀赋条件差、过度开发利用、水污染问题频现,人地水不平衡矛盾突出,曾一度“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近年来,流域各省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协同联动治理沉疴宿疾,扎实推进美丽河湖建设,逐步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愿景。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四五”以来地表水优良比例实现“三连升”。2023年,海河流域整体水质为良好,河流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79.3%,同比增加4.5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连续3年保持上升,劣Ⅴ类水体动态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各省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水资源保障能力提升,生态补水加快推动河湖水生态环境复苏。聚焦“有河有水”,着力保障河湖基本生态水量,构建本地水、再生水和引调水互补的保障体系,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动的调度机制,发挥引江水、引黄水、水库水统筹的补给作用,打通骨干河道、环城水系、支流支浜,提升河流、湖库、湿地调蓄能力。“十四五”以来,永定河全线通水逐步常态化;大运河连续3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白洋淀水位稳定在6.5米至7米,淀区和主要入淀河流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水生态系统韧性增强,河湖自然生境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初见成效。聚焦“有鱼有草”,落实“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进海河流域“六河五湖”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开展重点河湖、湿地封育保护,修复天然生境;提升栖息地河湖水网连通性,打通生态廊道;培育投放土著鱼类或水生生物,恢复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好不好,鸟类是“晴雨表”“风向标”。近年来,密云水库水质始终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苍鹭、斑头秋沙鸭等多种鸟类纷纷筑巢繁衍;“京津绿肺”七里海修复湿地植被1.6万亩,十多年未见的东方白鹳、白琵鹭、震旦鸦雀等全球性近危鸟类重返;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到279种,“华北明珠”重现华彩。
协同共治理念不断深入,流域统筹、省市联动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日趋完善。聚焦“人水和谐”,海河流域各省市齐抓共管,积极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治。“保上游好水,护下游清流”,跨区域生态补偿试点显成效。京—冀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津—冀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先后签订续期,京津冀的“跨界河”成了上下游的“连心河”。“分段治水”变“全域治水”,流域生态环境形势会商机制常态化,先后开展白洋淀生态环境强化监管、流域性特大洪水环境影响、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等跨区域调度。积极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海河流域的密云水库、河南淇河(鹤壁段)、天津海河(河北区段)等6处水体先后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提名)案例,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新画卷徐徐展开。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