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历时一年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和分区评价工作,形成的《汉中市地下水环境状况初步调查评价报告》《汉中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报告》等成果日前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我市构建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控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全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的划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为摸清全市地下水环境现状,准确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保护类区域和管控类区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精心编制《汉中市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及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项目实施方案》,筹集专项资金,购置地下水采样器等专业设备,同步推进地下水监测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质控措施,对问题数据及时进行复测比对;抽调业务骨干分成8个小组,赴各县区集中开展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人员访谈等工作,更新“双源”清单及数据库;在各县区环境监测站的联动配合下,组成30多人的核查队伍,分组、分片区、分批次深入全市乡镇村组,对1300多个点位进行全覆盖现场排查,形成《汉中市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及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布点采样方案》。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协调自然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多方收集水利普查、水资源调查、水文地质勘察、降水观测等历史资料,积极对接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成果,充实和完善地下水基础资料数据库。
在高标准建设地下水环境监测井方面,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协调镇村、工矿企业和住户,配合完成了260多眼新建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建设,统一建设标准,规范设置标识牌和保护设施。特别是克服施工困难,以最小的钻探工作量在无地下水监测井的宁强、略阳等山区县垃圾填埋场建成了地下水监测井,打破了监测井干孔历史。
来源:汉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