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数据筛查发现的民生线索,检察公益诉讼‘出手’,快速解决了深山里的饮用水安全以及污水外溢问题,还群众干净水、好生态。”近日,在参加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饮用水安全公益诉讼案件整改评估中,“益心为公”志愿者、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朱智帅为办案检察官点赞。该案中,门头沟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检察官7次赴深山监督水污染整改,解决了群众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今年4月,依托“12345热线+数字检察”接诉即办机制,门头沟检察院发现数条来自某村的举报线索。村民投诉称“村里的饮用水不干净,我们都不敢喝井水,只能买桶装水喝,一直没有人管”。收到线索后,检察官们立即前往50余公里外的村子进行调查,并委托区疾控中心对该村的饮用水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两处末梢水中总大肠杆菌数及菌落总数超标,饮用者可能引起胃肠道或尿道等多种局部组织器官感染。为查明原因,检察官再次赴现场调查,发现该村存在水源井水质消毒设施配备不齐及未正常运行的问题。由于存在风险继续扩大的紧急情形,门头沟检察院向两家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限期15日内查处饮用水卫生不符合标准、消毒设施未安装和未正常运行的情形。
收到检察建议后,两家行政机关积极落实,开展整改并回函,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作出了行政处罚,并恢复了消毒设施的正常运行。
然而,经过评估整改,检察机关在对消毒后的末梢水再次委托水质检测时,发现总大肠杆菌数依旧不符合国家标准。对此,检察官持续跟进监督,二次督促行政机关说明情况并继续履职。此后,行政机关查明药剂反应不充分导致消毒不全面的问题,调整药剂配比,并出具了水质检测报告。
7月4日,检察官第7次前往深山,开展“二次回头看”。经检测,该村末梢水水质已符合国家标准。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