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保持下降,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9.4%;长江干流连续4年、黄河干流连续2年水质全线Ⅱ类。”8月30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黄小赠表示,我国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健全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推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抓手。发布会介绍,两年多来,生态环境部重点开展的工作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大力推进排污口监督管理法规标准和政策文件制修订,先后出台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规范化建设、信息采集与传输等10项技术指南;二是全面推进排查整治,聚焦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干流和主要支流,重点湖泊,“有口皆查、应查尽查”,开展地毯式摸排。目前全国累计排查了56万公里河湖岸线,查出入河排污口29万个,推动解决19.5万个污水直排乱排问题;三是优化服务保障,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规范审批程序,发布排污口设置审批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初步建成信息化平台,满足排污口“查、测、溯、治、管”等数据信息化、可视化管理需求。
去年6月,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确定考核基数,在2025年开展第一次考核。“这是水生态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政策制度创新。”黄小赠指出,一年多来,生态环境部和有关部门、地方开展全面监测调查,在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和重点湖泊水库共设置了331个点位,每年开展两次水生态监测,掌握第一手的数据。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观测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反馈地方,第一时间溯源整改。组织技术力量,深入一线调研帮扶,指导地方开展保护修复。“将在长江试点基础上总结提炼,研究全国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估方法,建立健全水生态标准规范,支撑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第三方环保服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部分第三方机构为了经济利益,不惜违背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弄虚作假,扰乱环保服务市场秩序。
“我们始终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打击造假行为,‘十四五’以来,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四年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说,截至去年底,共查处了2260家有违法行为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公开曝光457个典型案例,移送刑事立案193起。另外还查处了企业在自行监测方面的造假案件4255件,向有关部门移送了930起涉嫌违法犯罪的案件。“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与前几年相比,今年的领域范围更加广泛,将不断加大处罚力度,持续提升监管合力,全面升级监管手段,用科技的力量来筑牢防范造假的防线。”裴晓菲说。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