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水库众多,小微水体星罗棋布。据统计,全市有堰塘、沟渠、荡坝、溪流25745处,这些小微水体不仅有生态涵养价值,而且大多在群众身边,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但是,长期以来,当地对小微水体疏于管理,导致面积萎缩、水质恶化等问题突出,小微水体治理管护成为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
整治小微水体,消除群众身边的污染,看似小事,实则是大事。襄阳市河湖长制办公室以效果体现担当,着力打通河库治理管护“最后一公里”,实现山水相依、村水相融、人水相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襄阳市河湖长制办公室将小微水体治理管护纳入全市12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目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项目考核,明确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是小微水体整治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对小微水体整治工作负总责。通过考核推动各地加强小微水体治理,将河湖长制体系向小微水体延伸,实现“覆盖水体更全、治理管护精细化程度更高、社会共建共治动员面更广、以防为主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力度更大、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更强”的目标。
在工作具体推进过程中,注重加强正面引导、分类指导,把一批长效管护机制健全、生态底蕴浓厚、亮点特色鲜明的小微水体,打造成乡村生态绿色示范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各村在小微水体治理管护方面的典型经验,形成示范引路、全面提升的良好工作局面。
枣阳市、南漳县、樊城区等县(市、区)纵深推进小微水体治理管护,多措并举落实小微水体治理管护资金,认真组织开展小微水体“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打造了一批健康美丽、宜居便民的小微水体“一村一品”,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襄阳市河湖长制办公室组织专班,对各县(市、区)报送的小微水体“一村一品”逐一进行评定,从中遴选了枣阳市吴店镇舂陵村鸭子堰、襄州区双沟镇相公庄村桃李湖、枣阳市南城办中陈岗村新堰、宜城市刘猴镇陈湾村廖家嘴堰等30个健康美丽、宜居便民的小微水体“一村一品”,在全市推广。
因地制宜加强小微水体治理管护,首先是“净”,水面要干净,水质要达标,环境要整洁;其次是“美”,结合小微水体实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品质提升。
治理小微水体时,各地深入发掘所在地的人文历史,突出乡愁记忆,打造有灵魂、有生机、有文化的城乡景致。比如,枣阳市吴店镇舂陵村挖掘“帝乡”素材,制订的村规民约朗朗上口,发动群众共同管护,把小微水体打造成为亮丽风景线,不但大大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还奏响了“以文化人”的新乐章。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认识到“乡村振兴首先是生态振兴”,将小微水体整治融入乡村振兴,大力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实现“垃圾不乱倒,污水不入河”,把小微水体变成了风景,变成了宝贵的旅游资源。樊城区做好通达、干净、治污三篇文章,采取清淤疏挖、清漂、坝坡整治、放水口整治等工程化措施,整治小微水体共47处,实现小微水体污水无直排、水面无漂浮物、岸边无垃圾“三无”目标后,再绿化、亮化、美化,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结合襄阳市开展小微水体治理的经验,笔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人民至上。小微水体综合整治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顺应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问计于民,鼓励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不断提升老百姓择水而居、临水而憩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因地制宜。小微水体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地理水文等条件及其本身的功能定位不同,其水质污染负荷、整治难易程度也不同,应系统考虑区域特点,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三是经济适用。根据小微水体污染程度和整治阶段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经济适用的技术方法,优先采取资源化利用措施,降低治污成本。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河湖长制办公室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