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前的沙洋县沙洋镇闸口村黑臭水体
整治后的水渠倒映着村庄的新貌
2023年,在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财政、生态环境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成功入选中央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亿元,对105条农村黑臭水体进行治理,极大改善了民生,让美丽乡村的底色更厚、成色更足。
一直以来,我市农村都以农业种植、畜禽养殖为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水、畜禽污水的处置不够规范,加上基础设施短板等矛盾凸显,导致农村部分农舍房前屋后的沟、塘、河、渠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臭水沟”“臭水塘”,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亟待解决。
一
2023年,为抢抓农村黑臭水体国家试点政策机遇,市财政局积极参与《荆门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认真准备答辩材料,参加竞争性申报,最终成功入选国家试点,并获得2亿元中央资金支持。
通过2次摸排,全市共有105条农村黑臭水体可纳入治理范围,共涉及6个县(市、区)28个乡镇85个行政村。
“治理这些黑臭水体,我市列出了计划,项目分两年时间完成,从2023年7月开始到2025年7月底结束,为期2年;第一年完成52条黑臭水体治理;第二年完成剩余53条黑臭水体治理。”市财政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鄢君霞说。
为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出台了《荆门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就项目实施组织架构、市县责任分工、项目建设标准、资金来源保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为县(市、区)规范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奠定了基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分管领导带领工作专班,多次深入项目现场调研、指导和督办,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进度偏慢、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截至目前,我市治理黑臭水体已有一年多了,治理进展如何?治理成效如何?近日,记者随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联合调研组走访了部分村落,进行了实地了解。
二
9月12日,记者在市生态环境局京山分局副局长陈刚的带领下,走进京山市新市街道四岭村,眼下,村民正忙着秋收。四岭村辖9个村民小组632户2496人,因临近京山市城区,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不少市民前来休闲娱乐。
四岭村3组(周家岭湾)住着60余户村民,地势呈坡状,南高北低。村民李春秀指着低处一处环境优美的堰塘说:“你可能想象不到,这里以前就是黑臭水体,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怪味。多亏政府争取到了项目试点,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生态难题,这里才得到了有效治理。”
此处的堰塘约3亩大小,通过清淤、护坡、栽种绿植,并安装潜水离心曝气机净化水质,水环境明显改善,时而还有鱼儿跃出水面。
“以前很少有人来我家串门,这里环境改善以后,早晚都有村民来此散步。”住在堰塘边的李春秀说。据悉,下一步,四岭村将继续落实共同缔造理念,并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将此处打造成独特的美景,供村民休闲娱乐之用。
四岭村8组地势相对平坦,农舍坐北朝南,呈一字排列,近年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活污水都流到村口处约5亩大小的堰塘内,导致杂草丛生、臭味难闻,村民对此处都是避之不及。
去年12月底,京山市对此处进行了治理。如今,这个堰塘水质清澈,四周铺设了步行道,种上了鲜花、绿植,让人流连忘返。
“在京山市,需要治理的黑臭水体共有62处,目前已对38处进行治理,剩下的将在2025年7月底之前全部完工。”陈刚信心十足地说。
三
走进沙洋县李市镇光芒村,一望无际的田野在秋天变得五彩斑斓。在光芒村2组一处荷塘边,年过七十的戈秀清正与几位村民在凉亭里拉着家常,谈笑间不经意流露出一种满足感。
“这里原本是一个臭水坑,困扰我们好多年了,如今治理后,大家都爱来溜达溜达。”村民戈秀清说。
村民漫步在荷塘边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翠绿的荷叶,晶莹剔透的水珠在荷叶上轻轻滚动,生机勃勃、妙趣横生;位于南边约30米处的长廊成为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装饰点缀着大自然。一有空闲,村里的老人们都会聚集于此,谈天论地,好不自在。
2023年7月中旬,沙洋县沙洋镇闸口村因4组黑臭水体整治不力,被《畅通工程·“荆”天办》栏目曝光。
如今,黑臭水体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长360米、宽约10米的清水渠,水渠清澈见底,两岸建了护坡,并种上风景树和草皮,水渠中段搭起了一座观光木桥。环境变美了,大家心里也亮堂了,村民们干脆就把此桥称为“舒心桥”。
“活了大半辈子,最喜欢闸口村4组今天的样子!”已年过七十的刘叔松满意感叹道。如今,只要有空闲,刘叔松都会与村里的老人们沿着水渠散步,看渠中清水倒映出的村庄新颜。
下一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将会同生态环境部门,坚持以绩效目标为引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及时总结前期治理经验并推广应用,有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积极探索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来源:荆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