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型能源体系的思考
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型能源体系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4/10/12 10:16:34
    一、黄河流域亟待构建生态型能源体系

    黄河流域战略地位就足轻重,能源资源丰富。但该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生态本底差、新风险突显。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型能源体系须进一步推进沿流域传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新能源发展,防范化解生态安全风险,统筹好能源转型与生态保护、能源安全之间的关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黄河流域能源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一,水资源持续紧缺,能源转型刚性约束突出。水资源匮乏且空间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率高,能源发展将增加水资源消耗和污染,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形势将进一步恶化。

    第二,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几字弯”地区能源保供与生态环保压力重。在能源供应、消费、碳排、水耗“四增长”情况下,生态保护形势愈发严峻。

    第三,新能源发展无序竞争,引发新生态环境矛盾。与农业、生态争地,废弃物回收处理利用体系尚不完善,干扰鸟类迁徙,地区缺水形势进一步恶化。

    三、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型能源体系的初步设想

    一是保护水资源,重点发展节水项目。严格落实法律法规,优化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型煤电,统筹处理好水电与能源系统、新兴产业发展与能源产业用水的关系。

    二是利用生态能源技术,修复生态和污染治理。统筹矿区系统恢复,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协同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开展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效益的新能源项目等。

    三是统筹上中下游发展,实现全流域能源与生态一体化协同。上游保护水源涵养地生态,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建设。中游强化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打造“风光气储氢”一体化体系。下游加强湿地保护,构建绿色能源廊道。

    四是构建多能互补发展格局,清洁能源逐步替代煤电。推动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推动煤电由供电主体向支撑保障转变。

    五是推进能源数字化,将生态环境要素纳入智慧能源系统。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智慧油气平台和数据中心,加快建设“5G+”智慧矿山,建立虚拟生态能源平台,科学合理调配流域能源资源。

    四、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设立黄河流域生态型能源体系建设示范区。研究制定黄河流域生态型能源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及关系,统筹解决重大问题,统筹制定生产目标;加强区域对接;探索建立基金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二是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壁垒,构建黄河流域统一能源市场。建立完善全流域生态能源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加强跨区域协同和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市场化跨省跨区交易机制;加强全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综合防治;提倡鼓励地方政府让渡相关行政权力,移交流域协调机构;加强能源政策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等跨区域衔接。

    三是有序推进产业转移、结构调整及空间布局优化。加快推进“东数西算”“西数西算”建设;支持相关地区延伸发展全产业链制造业;推进“几字弯”地区现代煤化工和下游绿色炼厂建设;开发相关地区梯级水力资源;培育壮大上中游氢能产业;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

    四是优先落实绿色新政,建立流域政策试验区。健全绿色权属交易机制;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立流域统一的绿证交易市场;探索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加大绿色开采和应急保障煤炭企业政策支持力度。

    (原文作者吕建中系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原专职副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现为特聘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闫勇系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处长,博士、教授级高级经济师;侯亮系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工程师,在职博士)

    来源:新华智库研究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权威解读!下一步,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防治
南昌市新建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率达98.5
吉林省住建厅: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充分
两厂获评全国绿色低碳标杆!青岛这样提升城
北京海淀:深化“三水”统筹 共绘河湖之美
地下水污染分区防治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贵阳市经开区:推进雨水管网项目建设 提升
委员、专家解读《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我国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宜春市全力攻坚排水防涝 打造宜居中心城区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8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9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10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