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中山市:从“治水”到“智水”到“共治”
中山市:从“治水”到“智水”到“共治”
发布日期:2024/10/28 10:07:41


五桂山沙爷河



中山市城区排水监控系统



污水处理厂


    2021年10月26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将“中山内河涌污染问题”作为典型案例通报,三年来,中山全市上下日夜兼程、拼搏奋斗,通过治水这场万人攻坚的“战役”,重塑了一座城市的“精气神”,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实现从“治水”到“智水”到“共治”的转变,闯出了一条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新路。昨日,恰逢中山“治水”工作推进三周年之际,中山市组织省市媒体开展治水成效专题采访活动。

    据介绍,目前中山城镇建成区已基本消除黑臭河涌,治水核心工程基本完成,年内可高质量完成阶段治水任务;一批治水示范河涌、绿美河涌陆续建成,沿河宜居宜业、亲水乐水的社会风貌逐渐展现,从根本上扭转了广大群众已严重失去信心的极其被动的治水局面。此外,中山成功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

    铁腕治污科学治水

    中山水系众多、河网密布,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老百姓大多沿河而居,早年低端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粗放,再加上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滞后,导致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要科学治水,首先要底数清、情况明,找准问题、有的放矢。中山统筹市人大市政协、治水办、专家组等力量,部署用三个月时间摸清全市1041条河涌、1.9万个排口污染底数,找准过去水污染治理成效不明显的问题症结。

    同时,中山开始对治水工程提前开展全面审计,重新估算招标合同、修编未完工项目的可研方案,核减工程投资估算,坚决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投入一分钱见一分钱效果。在审计整改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力量研究治水技术路径,进一步明确了治水目标,全面优化治水方案。明确治水“两步走”目标,第一步实现不黑不臭,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第二步通过长效治理,逐步实现秀水长清、鱼翔浅底。

    高位统筹标本兼治

    在摸清底数、找准问题、明确目标、优化路径的基础上,理顺机制、下沉资源,凝聚各方合力攻坚克难。高标准成立落实中央环保督察通报问题整改暨水污染治理工作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总指挥,指挥部下设治水办,分管副市长任治水办主任,市治水办牵头抓总、实体化运作,统筹全市资源和力量强化整改攻坚,实现治水“一盘棋”。

    水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源头治水是打赢水污染治理的根本之策。全市生产排污企业超三分之二聚集在低效工业园,由于早期的工业园规划滞后、环保配套设施不足,园内大多企业直接向河涌排放废水,导致周边河涌成为劣V类甚至黑臭水体。中山做好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从源头上破解治水之困。三年来,累计拆除整理超4.3万亩低效工业用地,推动“工改”、治水联动攻坚。聚焦重点推进涉污“工改”项目,拆除整理地块566个、涉及用地面积1.44万亩,有效减少工业污水排放。执法倒逼规范经营,对全市5037家涉水排污企业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完成整治任务2075个,依法查处落后产能企业122家、违反环境法律法规企业16家,推动涉污企业在“工改”过程中规范经营、达标排污。创新建设“环保共性产业园”,规划建设25个环保共性产业园,将同一产业链的涉污环节集聚起来、统一处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投入50亿元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制定严格的招商门槛,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全民治水示范先行

    据悉,全市内河涌水质指数CWQI(5.686),与2021年相比改善48%;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7座,污水处理能力从央督时123.5万吨/日提升到221.5万吨/日,提升比例为79%;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从央督时的45%提升到81%;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央督时的25%提升至88%……

    中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治水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水污染治理连续两年入选十件民生实事,号召全市群众、企业和中山各级党委、政府站在一起共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做深做实群众基础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进村入户,开展治水工作宣传,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引导群众支持参与治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从为群众考虑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多听取群众心声,督促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加强工程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努力做到不扰民,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重点打造标杆示范工程,结合绿美中山生态建设,对流经居民区的河涌提高治理标准,打造一批“污点变亮点”的样板河涌,做好一河两岸绿化美化,不断擦亮水文化名片。发展河滨新业态,依托独具特色的水环境,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模式,丰富了滨河集市休闲景观带。

    来源:广州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枯水期来水均值逐年降低,粤港澳大湾区何以
西安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能力 微改造
西安黄河规划设计申请一种水利工程河道护坡
上海打造首座多功能生态排水泵站,首创泵站
陕西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近20年来最好
湖北副省长张文彤强调 坚决实现洪湖水生态
海南省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调查项目采样工作启
胶州市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持续优化
新建+改造 广元积极探索建设“全国山地河
中山市:从“治水”到“智水”到“共治”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8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9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10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