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元探索创新地下水污染防治与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建设期间总结形成了多项可复制推广的管理和技术模式。目前,所有建设任务均已基本完成。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重点区域如何划分?
广元地形起伏大、基岩裸露、污染源分布不均、超50%的污染源分布于地形坡度大于10°的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包气带介质”“地形坡度”划分区间在这里适用性有限。
“我们结合地形特点对区域‘地形坡度’范围及赋值进行优化,根据风化带特征获取‘包气带介质’评分,既解决了基岩山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估难的问题,又提升了地下水脆弱性分区的合理性和基岩裸露区域地下水管理的可操作性。”市生态环境局农村生态环境科科长胡国琼介绍。
最终,广元率先在全省完成市级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该做法和经验可推广至整个西南地区以及地形坡度大、基岩裸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其他区域,具有实际的示范性和推广性。同时在管理方面,联合自然资源局和水利局印发了《广元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及管理方案》。针对管控类区域,在环境监测、隐患排查、风险管控、环境准入和资源利用等五个方面共作出16项管理规定。为省内其余市(州)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管理措施提供了借鉴。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如何规范管理保障运行?
广元市统一监测井建设和建井档案建立标准,做到“一井一设计,一井一档案”。验收移交后由各县区生态环境局负责辖区内地下水环境监测井运行维护、调整、升级改造和监督管理,保障监测井采样条件,查处追究破坏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行为,并明确专人定期核对看护事宜。四川省广元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为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开展监测和数据报送。
据了解,广元市制定了《广元市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管理相关要求(试行)》,在权属主体责任、日常维护保养、报废更换管理、标识标牌等方面明确管理要求,成为制度性规定。为省级层面制定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管理规定,提供了参考。
广元市已构建“双源”地下水环境监测和运维管理网络,基本实现地下水数据快速集合、快速评估、快速应用。同时,规范开展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和污染源地下水监督性监测,以及超标点位周边问题排查和风险管控,严防地下水污染。
关闭矿企涌水问题突出,如何治理?
广元市关闭矿企矿井数量多、分布广,部分矿井涌水水质水量波动大,丰枯水量比达5倍以上,矿井涌水超标明显,个别矿井涌水总铁超标达1000倍,且部分时段涌水为强酸和强腐蚀性。经现场勘察,矿井内含水层、水岩作用复杂,涌水水量大、分布不均、水质差,环境敏感度高,废弃矿井地下水环境风险较为突出。
广元市因地制宜结合资源化利用、化学治理和生物措施等,主要采取外排疏导、封堵截污、治理减污、管控降险四种措施,完成一井一法、分类治理,探索形成前端调查评估、中段治理、后期成效评估、末端长期监测的矿井涌水治理体系。
通过整治,全市废弃矿井涌水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探索形成的“疏、堵、治、管”模式得到了国家长江办、生态环境部肯定,并以工作简报刊发。煤矿矿井涌水污染风险管控技术被生态环境部编印的《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技术手册》收录。“关闭煤矿井涌水无动力跌曝交迭滤床处理技术”和“酸性矿井水阻隔——风险管控协同技术”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被生态环境部列为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示范技术。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