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昆山:行海绵发展之路 筑江南美丽之城
昆山:行海绵发展之路 筑江南美丽之城
发布日期:2024/10/31 9:51:31
    江苏省昆山市是典型的江南平原水网城市,全市河湖水域面积170.41平方公里,水面率18.30%,河道长度为2821公里,河网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3公里。该市地处太湖流域地势低洼地区,全市平均高程约3.4米,采用圩区形式防洪排涝。近年来,因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2021年台风“烟花”期间外河水位超百年一遇,刷新历史极值,城市洪涝安全韧性面临极大挑战。对此,昆山市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江南平原水乡特色的海绵更新之路。

    综合治理打造安全韧性海绵圩区

    自2022年入选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昆山相较于之前的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建设,更加注重系统性与整体性。在建设中,不局限于单体项目的独立作用,而是着眼于源头、过程、末端的系统建设,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建设小雨不积水的微排水系统。将雨水径流控制在源头地块内,能有效提升区域管网排放能力,降低内涝风险。按照22.5毫米降雨量进行控制,可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源头对雨水径流的控制相当于提升了排水管网的标准。将城市排水管网的标准重现期设为2至5年(短历时,1小时),其中2年一遇的小时降雨量为46.48毫米,5年一遇的小时降雨量为55.77毫米。以昆山市庙泾圩为例,片区内通过新建改造41个源头类海绵项目,新增调蓄容积9.3万立方米,可提升片区内原2年一遇管网排水能力至5年一遇。

    建设管渠排放的小排水系统。为实现积水点和内涝风险区有效消除,昆山市紧密结合城市污水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等工作,着力推进雨污水管网同步排查与改造。海绵示范城市建设期间,城市集中建设区内共实施超过81公里的雨水管网提标改造,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城市市政排水系统。

    建设蓄排并举的大排水系统。紧密结合城市更新、公园城市建设等工作,利用水乡生态蓄滞空间,按照“织水成网、绣绿成环”的原则,海绵示范城市建设期间,共实施黄河中心河等30余条骨干河道畅通整治,建设森林公园、大渔湖公园等具有水体调蓄空间的雨洪调蓄公园40余座,提升改造庙泾河、张家港河、夏驾河等“七横四纵”生态廊道,全面提升了圩区蓄排能力。

    技术创新建设功能复合海绵设施

    海绵示范城市建设,离不开因地制宜和探索创新。昆山市自2009年起便致力于将低影响开发、水敏型城市等国际先进的治水理念融入本土项目。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成功孵化并培育了超过370家海绵城市建设相关企业,研发出了涵盖多个领域的20余类海绵产品,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产品保障。创新驱动已成为昆山市海绵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支柱,持续推动城市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积极探索下沉式操场设计。针对学校季节性使用以及强降雨高发期多集中在暑期的特点,昆山实验中学、巴城高中等校园海绵项目中探索利用梯级流动以及底部连通的内外环排水沟,将雨水有效汇集到运动场绿化下方的蓄水空间。该设计不仅解决了汛期校园的排水难题,还为校园的绿化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是昆山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创新思路的生动实践。

    构建高效的地表径流排水通道。通过优化城市竖向设计等措施,建设地表雨水径流通道,确保雨水能够就近顺势快速排入河道,可有效分担地下管网排水压力,还能增强城市排水系统在极端降雨情景下的安全韧性。以昆山市博士路、虹祺路海绵项目为例,通过创新性采用“V型”设计,市政道路变身为地表雨水行泄通道,路面积水得以快速排出。在昆山正仪蟹船上岸(一期)公共建筑海绵项目案例中,取消了传统的雨水管渠灰色排水设施,尊重“街随河走,屋顺河建”的空间基因,利用水乡丰富的自然湿地自然肌理,让雨水径流全部经地表海绵设施排放入河,在延缓径流峰值的同时削减了径流污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去除率分别达到84%和67%。

    建设旱涝两宜的韧性河岸。制定《昆山市生态廊道技术导则》等技术指南,强化滨水空间的管控和引导,积极建设弹性滨水岸线。以昆山市张家港河生态廊道为例,项目充分利用原有水体、洼地、排水沟等因地制宜构建河岸两侧的缓冲带,并沿绿道沿线建设水下森林、表流湿地等生态绿色海绵设施,对地表径流进行截留和纳污,廊道全线实现了85%的可渗水区,暴雨径流得到有效控制,在拓展蓝绿公共空间的同时,还增进了民生福祉。

    海绵赋能擘画江南宜居美丽城市

    海绵城市作为中国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强调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这种理念与美丽城市建设的愿景高度契合。美丽城市的建设不仅仅关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度,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海绵城市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昆山以国家海绵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聚力建设江南美丽宜居城市。

    系统治涝,城市更具韧性。自成为示范城市以来,昆山市城市集中建设区大部分范围里内涝防治能力从约5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内涝积水点得到有效动态消除,可透水地面面积达40.85%。2024年汛期,昆山市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台风“贝碧嘉”,全市基本安全度汛。

    协同减污,城市更加宜居。截至目前,昆山市共建成321条幸福河湖,180条劣Ⅴ类水体已实现动态清零,国省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新增、改造绿地面积498公顷,建设区绿地率41.78%,绿化覆盖率44.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

    蓝绿交融、人水和谐,是美丽宜居城市的基本要求,也是昆山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果的真实写照。在海绵示范城市建设的影响下,昆山市民实现了“开门见绿、出门见景”的美好愿景,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也更加真实。

    来源:中国建设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自动浇水、施肥、排涝 我国数字孪生水利建
河津市加快雨污分流改造 提升城市品质
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广
潍坊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超五成,建成省级
北京海绵城市建成区达标率超36%
平凉市崆峒区打造“会呼吸”的美丽城市
亳州完成484个农村黑臭水体年度治理任务
引滦入唐:岁月长歌中的水韵新章
湖南湘潭:城市污水处理全面推行“按效付费
水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优势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8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9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10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