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西、甘肃两省交界渭河河谷地带,主城区具有山地河谷城市典型的“两山夹一川”地貌特点。改革开放后,天水市进入城市高速发展、迅速扩张的黄金时期,由于对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缺乏立体统筹,城市内涝等涉水问题凸显。为此,天水市努力寻找城市发展与安全协同的破解之法。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不仅为天水城市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还为如何走出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天水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计;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政策机遇,紧密结合市情实际,引入新时代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强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2021年,天水市成为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经过三年的集中建设与创新探索实践,为类似地貌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系统构建立体统筹生态海绵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还是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里子”工程。每个城市因地理区位、气候水文、历史文化等特点不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问题和发展需求,只有基于当地实际情况的海绵城市建设,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天水市坚持“本土化、适用化、科学化”理念,通过对城市山地河谷地貌的综合解构和技术措施的探索运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黄河中上游山地河谷地貌“山、城、河”立体统筹生态海绵体系,以水安全优先,实现了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等多个目标统筹。其中,在山的层面,水土有效保持、生态有所缓冲、山水有序排放;在河的层面,上游意识强化、山洪通畅排出、生态廊道形成;在城的层面,径流源头控制、安全得到保障、资源充分利用。该体系充分考虑了黄河中上游水生态保护和山洪短期强冲击对城市安全的威胁,将山、城、河治理有机衔接,是一种综合型城市水管理策略。通过融合城市自然地理特征,将山洪水、城市水、河水等不同层面的水管理措施具象化,使城市水安全系统更加立体、可落地,且具有模块属性,易于复制推广。
天水市作为西北地区资源型缺水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尤其重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为了更有效地发挥雨水利用设施价值,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充分结合城市规划的产业布局,搭建了雨水+再生水耦合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体系。在保证雨水安全排放的前提下,优化水资源利用方案,积极开展雨水与再生水的耦合利用实践,保障非常规水源的持续供给。建成了一批以雨水和再生水为双水源的非常规水资源耦合利用项目,雨水蓄水设施总容积约4万立方米,为城市运维节约了新鲜水资源,仅弘文园一个项目便可实现年节约自来水13.1万立方米。同时,通过完善城市再生水利用系统,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天水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了55.18%。
统筹推进“海绵+更新”民生工程 天水市以海绵城市理念为脉络,以山、水、林、田等为生态基底元素,聚焦内涝,明确问题,统筹实施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海绵+更新”民生工程,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充分将国土空间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专规、详规结合,在具体项目中运用点线面结合方式,将海绵理念融入区域流域、城市、设施、社区等各层级的城市更新行动建设中。
通过堤岸整治工程,实现“外挡内拦、分级调蓄、蓄排结合”的防洪排涝目标;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实现“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净化”的雨污水管控目标;通过完善雨水、再生水管网以及新建调蓄水池等工程,实现“蓄净结合、雨水利用、中水回用”的多水共用目标。
科学建立全流程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是确保海绵城市建设长期有序推进的必要措施。天水市坚持建管并举,全程闭环管控,以立法形式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颁布了《天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把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纳入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全过程管控流程,明确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单位职责,通过细化海绵设施运行维护责任主体划分,强化对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促进海绵城市建设长效运行。
同时,天水市政府配套印发《天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相关部门印发《天水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天水市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目标考核办法》等60余项制度措施,形成海绵城市建设“1+1+N”长效机制。该机制强化了部门绩效考核,实现了全过程海绵闭环管控,为天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规范开展、长期有序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开展以来,天水市依托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与立体统筹建设,承压而上、克难奋进,将海绵理念融入城市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以塑造承载力更高、韧性更强、包容度更广的黄河中上游生态宜居城市新形象为目标,通过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民生为本、品质为先的要求倾心绘就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新画卷,进而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砥砺前行。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