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大门口写着“中国节能六广门再生水厂”的牌子,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在贵州省贵阳市的心脏地带,隐藏着一座“看不见”的再生水厂。近日,记者跟随贵阳中节能水务有限公司举办的“清水探源——走进六广门再生水厂”科普教育活动,与贵阳市第二十三中学的30余名师生及多家媒体代表,共同揭开了贵阳污水治理的科技面纱。
深入地下五层来到再生水厂,犹如走进一座“地下迷宫”,满眼尽是弯弯折折的地下廊道。学生们走进地下水厂后,先后参观了展厅、中控室、预处理区、生化池区、MBR膜池区和尾水池等区域,近距离观察了其中的污水处理相关装置,并跟随讲解员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位于地下32米的六广门再生水厂是全国最深的全埋式水厂,每天可处理12万吨污水的再生水厂,服务覆盖沙河街等周边地区人口达55万。地面上,则是一座体育综合体改造项目。
六广门再生水厂的建设和运营,为贵阳市南明河流域的水环境治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六广门再生水厂建成之前,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贯城河,导致南明河污染严重,河水变得“黑脏臭”。
对此,贵州省委、省政府,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决心彻底解决南明河水环境污染问题。经过反复探讨和科学论证,贵阳市在2012年实施的南明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基础上,将南明河治理目标也从“流域治理”推向了“城市治理”。
2020年6月底,六广门再生水厂正式投入使用。工厂采用先进的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污水经过生化池、膜池和紫外线消毒等多个环节,最终变成清澈的再生水,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部分指标甚至达到IV类地表水的标准。其中,20%的中水回用供地上的体育综合体使用,80%用于生态补给,总体上实现100%污水资源化利用。再生水返补贯城河,最终流入南明河成为生态补水,极大改善了贯城河和南明河的水质。
2024年1月26日,贵阳市对贯城河复涌暨太平路开街仪式举行。在市民和游客的见证下,“消失”近20年的贯城河正式揭盖复涌,经过9个多月城市更新改造建设的太平路也以时尚与传统文化交融的崭新面貌亮相,南明河不仅恢复了生机,还成为贵阳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之所以建设地下再生水厂,主要是因为贵阳市云岩区是贵州省国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中心城区,用地紧缺、征拆难度大,传统污水治理模式与区情实际不相适应。六广门再生水厂凭借其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和隐蔽性设计,有效解决了气体、噪声等问题,同时最大化地利用了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
在工厂的科普展示区内,一处仿甲秀楼、浮玉桥所打造的人造景观非常吸引人。桥下,数十只色彩斑斓的金鱼正在清澈见底的水里自由游动。
同学们在不同区域中分别了解到粗格栅、细格栅、膜格栅这三种粗细不同的格栅,分别用于过滤污水中的哪些固体污染物,生物除臭装置及全过程除臭培养箱如何通过微生物发挥除臭去污功效,以及0.04微米的中空纤维膜如何以负压抽吸方式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微生物、细菌进行截留等,还通过观看污水处理流程视频、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及贵阳市水系展示沙盘等全方位了解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具体流程。
现场还配置了光学显微镜供同学们实际观测微生物如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来自贵阳六广门再生水厂的技术专家还在现场为同学们展示了活性污泥絮凝沉降实验,让同学们在实验中直观感受污水处理科技的背后原理。
经过参观,同学们了解到,这座“看不见”的再生水厂如今已成为城市“绿肺”,也将进一步利用和创新污水净化和利用技术,为水资源循环利用交出新的“答卷”。
据介绍,本次活动是“身临‘器’境——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组织的重大科技设施开放活动”之一。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还将组织公众走进更多重大科技设施,探寻其中的科技奥秘。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