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杜甫笔下的美丽景象,过去十堰也许只能在乡村偶遇。现如今,如此美景,已在穿越湖北省十堰城区的犟河、泗河、神定河等河流频频出现。
监测数据显示,多年来,丹江口水库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今年以来,十堰市27个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优良率达100%,达历史最好水平。
2014年12月12日正式调水10年来,已累计向京津冀豫调水超过68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6个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1.14亿。
“五河”的美丽蝶变
水面,数只白鹭翩翩起舞;水岸,三两孩童嬉笑追逐;水中,一群群鱼儿欢快游畅。这是日前记者在十堰市泗河流域马家河示范段看到的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房屋紧临泗河支流马家河示范段,推窗见绿,环境优美……”十堰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主任刘刚表示,泗河流域经多年大刀阔斧持续治理,已呈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新景象,泗河环境已被售楼方融入到售楼广告语中,成为泗河沿岸房屋新卖点。
过去泗河河道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臭气熏天,根本下不去脚,人们常常掩鼻而过,泗河沿岸居民一天到晚窗户都不敢开。据刘刚回忆:“我们过去做水质监测采样,要随身带一壶清水,监测完手上都是黑的,得赶紧洗手,腿上没洗一会儿就发红。”
泗河是十堰过去存在诟病的五条河流之一。因先建厂后建市、先生产后生活、先建设后规划等历史问题,十堰市神定河、泗河、官山河、犟河、剑河等“五河”污染严重,一度成为劣Ⅴ类黑臭河流,如同五条黑龙盘踞十堰城区,河里鱼虾绝迹,河岸污水四溢,人人避而远之。
这5条不达标河流的总水量虽不到库区水量的1%,但十堰市却付出100%的努力。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蓝劲松表示,十堰市多届领导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持续攻坚降“五龙”,着力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净。
近年来,十堰累计资金300多亿元,全力推进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等河流系统治理,通过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管污等“六大工程”,着力构建前端“正本清源”、中端“休养生息”、末端“严防死守”的治理体系。
十堰市累计清理网箱18.2万只,关闭规模化养殖场134家,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耗能企业560家。十堰引入碧水源、北京排水集团等多家先进治水公司,采用膜工艺、红菌技术、匈牙利BFBR立体生态技术等先进污水处理工艺。世界上通行30多种污水处理方法中,十堰应用了27种,被誉为“全国污水处理技术富集地”。
在治污过程中,十堰充分尊重自然规模,保持河流走势和河岸现状,累计建设生态河道130多公里,利用河道内的洼地和开阔地构建湿地,为鱼类、微生物和两栖动物提供生物栖息地;因地制宜设置休憩站,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十堰还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19座,建成农村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077处,铺设污水管网2570公里,推进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五河”水质已发生质变:神定河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官山河、犟河、剑河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Ⅲ类,条条河流变清流。
“监管”的智慧嬗变
“嗡嗡嗡……”一大早,在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柳河口村,1架归巢式无人机起飞,开启了一天的巡库工作。
随着无人机离开机巢缓缓升空,几分钟后,监视器上便呈现出壮美的画面——阳光下的丹江口水库碧波荡漾、岸边的山坡丛林密布。
据十堰市生态环境局丹江口分局执法人员张学理介绍,刚刚起飞的归巢式无人机,能续航50分钟,可在飞行10公里后自动返回充电,巡航模式下每天最多可以飞12趟。该机主要用于库岸线和入库支流的日常巡护,拍摄的影像资料可实时传送到水保中心,系统设置有预警功能,发现水质问题可自动报警。
“看似直线距离就几千米,走过去起码要半天。”张学理说,“库岸许多地方坡陡林密,开车难以到达,只能靠步行踩点。无人机安装有广角、变焦、红外等三种镜头,通过无人机在高空无死角巡查,可有效弥补传统人工巡查费时费力、视觉局限的短板。”
据了解,丹江口市市新订购的30架无人机即将服役,“无人机+网格化”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过去我们常年只有四个兵,沐浴四季风,日行四百里,天天在路上,执法车就是我们的“风火轮”,也是流动的办公室,一年到头穿梭于辖区15个乡镇各环境敏感点“救急”。张学理说:“现如今执法监管用上无人机,执法效率大大提升。”
无人机是十堰强化智慧监管的手段之一。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是十堰最大的政治责任。近年来,十堰市加快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水陆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更好地守护好一库碧水。
十堰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赋能水安全,建成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构建起“1336”水质智慧监测体系,分别为1个机构即库区水质安全保障中心;3支力量即库区综合执法大队、污水排放巡查大队、生态环境警察大队;3个平台即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监管平台、调度平台、监督平台;6个系统断面水质监测系统、卫星遥感监测系统、重点涉水企业监管系统、环湖岸监控系统、环湖公路危化品运输监测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站点防入侵监管系统。
“1336”水质智慧监测体系通过无人机、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手段,整合172个断面水质监测、1066个卫星遥感监测网格、262个重点涉水企业监管、313路环库岸线监控视频、215公里环库公路移动污染源电子监控、33个国省控监测站防入侵监控等平台数据,已形成“点源实时预警、岸线水陆巡护、库面遥感监测”天罗地网。
机制的全面转变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十堰市多年来最难啃的硬骨头——神定河水质也达到了Ⅲ类,十堰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为提升神定河流域污水处理能力,近年来,十堰累计在神定河流域建设大型污水处理设施5座,并配套建设污水管网,让污水纳管,清水还河。
这些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过去由多家公司分别建设独立运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水处理成效。“按污水处理量计费,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越多,收益就越高,有时各污水处理厂之间存在‘抢水’现象!”十堰生态环境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张群伟直言不讳。
为提升污水处理成效,去年8月,十堰市政府成立十堰生态环境集团公司,并于去年10月中旬顺利接管十堰城区神定河等三大流域8座污水处理厂和320公里主管网,担负起污水处理厂厂网一体化工作。
该公司成立以来,他们紧盯“河水断面达标”目标,强化“进水浓度、出水标准”两个提升,不断完善“上下联动、厂厂联动、厂网联动”三个机制。
该公司大力对老旧设备与可能引发停产的重点设施进行维修改造,确保正常生产;加大巡查力度,疏通多处堵塞主干管道。他们还不断增强厂网调度联动性和生产稳定性,当上游来水量小时,他们合理分配各厂处理量,来水高峰时,及时强化各厂联动和提量生产。
过去厂不管网,厂不管厂,各自为战。十堰通过实行厂网一体化,树立流域“一盘棋”思想,通过科学合理调度分配污水,污水处理质效不断提高。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最大的功能是生态功能、最大的价值是生态价值、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最大的责任是生态保护责任。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的蓝劲松表示,近10年,十堰不断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制度体系日臻完善,生态环保责任不断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单位重视生态环保工作蔚然成风。
早在2014年,十堰市就出台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办法,明确12种被“一票否决”情形,曾对2个单位实施“一票否决”,对多家单位实施“一票否决”预警,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
近年来,十堰积极探索建立高规格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机制,由市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市长任主任,出台《十堰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十堰市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考核办法》,委托国家权威机构作为第三方机构,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重点市直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履职尽责情况开展考核。
十堰还建立了市县党政正职环保问题直报、县级生态环境局长异地交叉任职制度,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支沟分片包干治理机制、县乡跨界水环境质量考核机制,成立十堰市生态环境警察支队,与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合署办公,深化“生态环境局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环警协作联动。在市纪委监委专设生态环境保护政治监督室,常态化开展职能部门和县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履职尽责政治监督,推进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协同监督,开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巡察。
十堰市人大出台《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地方法规,用制度守护十堰的“绿水青山”。
十堰市还与北京建立环保志愿联盟、节水爱水护水志愿联盟,成立2000多支志愿服务队,常年在库区清漂、巡河,共同当好“守井人”。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