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通过库、堤、面山截洪工程联合调度,抓实抓细各项防洪排涝措施,强化城市内涝的防范及应对处置,城市河流防洪排涝能力持续改善,洪灾应急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眼前依山而建的长虫山五华片区防洪滞蓄工程,是通过建造的5座调蓄池,3.97公里边沟,9座消力池和1.4公里的截污管道,具备了7.2万立方的调蓄能力。每当雨季,这项工程不仅可以截蓄面山洪水,还能削减洪峰流量57.3%,年可滞沙467.4吨,实现了清水入滇。
五华区按照“十六字”治水方针,遵循城市防汛排涝下泄、中疏、上截、高蓄的思路,根据片区现状及发展规划,因山就势,疏理区域内面山洪水收集和下泄通道,高位拦截、滞蓄面山雨洪和泥沙。目前,五华区已建成防洪滞蓄项目包括长虫山、石盆寺(老青山)、王筇路、虚宁寺等滞蓄防洪及截污工程,面山洪水通过边沟全部进入调蓄池沉淀泥沙,有效滞留雨洪。项目建成后,有效拦截面山来水,在汛期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
“下一步,我们还会逐步地根据我们的地形,还有洪水对城市的冲击的情况,适时地再继续完善这些东西,争取形成一个面山滞蓄的网,一个体系,保证城市的一个基本的安全。”
2022年,昆明市按照中心城区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余县(市)区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实施了“上截、中疏、下泄、低排”五大类项目共计152件,其中“高蓄”体系实施工程40件,“上截”体系实施工程9件,“中疏”体系实施工程24件,“下泄”体系实施工程2件,“低排”体系实施工程77件(字幕)。
经过建设,18件上游水库群拦蓄工程和面山滞蓄截洪工程,有效拦截面山洪水;经过山洪截留、上游分流、河道拓宽等综合治理措施,以及联排联调等综合管理措施,河道基本达到城市防洪标准。
目前,城市上游具有防洪功能的水库已达相应防洪标准,上游防洪最重要的松华坝水库已达500年一遇,入滇河道船房河、采莲河、正大河、六甲、五甲宝象河、新宝象河达到50年设计防洪标准,捞鱼河达到100年设计防洪标准。近几年未发生河道决堤、洪水漫堤等现象,确保了城市防洪安全。
来源:昆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