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展。1.54万个行政村已完成治理管控9422个,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61.2%,较“十三五”末提升了30.1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目标任务(55%)。
作为苏北农村治水大军中的一员,笔者深知完成这一任务并不轻松。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集中在早晚用水时段,污水排放的时变化系数远大于城镇污水;传统农村农房布局较为分散,农村人口密度远小于城镇,污水排放点多分散,管网收集难度大;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运行维护难度大,市场缺乏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等都是面临的难题。
江苏农村生活污水没有照搬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的治理方式。2021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提出4种治理模式:具备条件的,鼓励农户利用附近农田和房前屋后小菜园、小果园,处理后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距离城镇污水管网较近的,就近接管;距离较远、人口密集且不具备利用条件的,建设小型设施;居住分散、不具备利用条件的,采取分散处理或集中转运的方式处理。
分析这4种模式,其特点为,分区分类施策,根据区域差异和村庄类型,科学确定技术路径和模式,不搞“整齐划一”“盲目攀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村民三方面作用,为农村污水治理按下了“快进键”。
地方主导作用得到发挥。地方政府统筹强化建管并重,规范设施建设运维,评估治理成效,确保设施发挥作用。比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关联度高,地方统筹考虑好工程施工阶段的衔接,避免出现化粪池出水标高低于污水收集管网标高,导致出水不能自流进入生活污水收集系统等问题。对计划开展水冲式厕所改造的村庄,优先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实行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推进,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
市场主体作用得到壮大。委托专业机构统筹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规模化运营水平。鼓励项目“肥瘦搭配”,通过城乡一体化、供排水一体化、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等方式,实现环境经济综合效益。用好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政策和资金,将农村生活污水、乡镇污水治理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统筹考虑系统施治,避免衔接不到位,重复投入。鼓励运用施工总承包+委托运营(EPC+O)、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分期滚动投资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村民参与意识得到提升。村民不仅是农村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因地制宜完善村规民约,倡导节约用水,宣传鼓励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从源头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的现象,鼓励农户以资源化利用方式实现污水科学就地回用。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分区分类举办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讲座,充分听取农民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愿和需求,积极引导村民以适当方式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项目方案设计、过程建设、运行维护和成效监督。
政府、市场、村民三方发力,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施策,江苏探索出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或许可以为其他地方带来借鉴。
来源:中国环境报